什么是gdp,GDP总量是怎么算的?
关于宏观经济,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数据指标就是 GDP 了,在新闻里,它几乎就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对许多人来说,GDP 又像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它具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又是如何计算得出,可能我们也不甚清楚。我这就试图简要介绍一下 GDP 和它的计算方法。
▲中美印三国 GDP 的增长GDP 的定义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从这个名称上我们就可以捕捉到两点:1、它衡量的范围仅限于国内;2、它和生产大有关系。再来看我国统计局给的定义: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个定义非常精确,其中每个词都关系着具体的计算规则,我们一一来看。市场价格:GDP 最终的值是一个用货币单位来计算的价格,用来衡量所有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这里将经济生产的主体做了两个限定:地理限定(国内,地区之内)和时间限定(不能是临时的经济活动)。 显然 GDP 也包括外国人或外地人贡献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GDP 是一个时间段内的量,而不是某个时间点的量。所以通常我们会说本季度或者本年度的 GDP 是多少,就像我们统计一个企业的利润一样,需要给定一个时间段。换句话说,GDP 是一个流量指标,而不是存量指标。生产活动:GDP 计算的一定是和生产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像二手交易这种纯资产转移,并不会计入到 GDP 中。最终成果:GDP 计算的是最终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不包括生产过程里中间品的价格,否则会产生重复计算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对 GDP 大概有个印象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大家一通生产、买卖之后,我们到底获得了多少新的价值,看起来确实可以体现整体经济发展的态势。下面就来看看具体怎么计算。GDP 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来简化一下经济活动,下面是曼昆《经济学原理》里面描述简单经济活动循环的一张图:▲循环流量图(曼昆《经济学原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体,只有两个参与者:家庭和企业。假设所有企业生产的物品和服务都由家庭购买;而企业的所有工资、租金和利润又都给了家庭(劳动者、房东、企业所有者),那么 GDP 衡量的就是这个循环中货币的流量。其中有个重要的恒等式:家庭的收入 + 企业的收入 = 家庭的支出 + 企业的支出,也就是经济体中的总收入总是等于总支出,因为对每一笔交易来说,必然是一方的收入等于一方的支出。而这个总收入(总支出)就是这个经济体中的 GDP。这里就引出了 GDP 的两种计算方法:收入法与支出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本质的计算方法:生产法。下面分别说明。1、生产法:生产法之所以本质就在于它围绕的就是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计算的是生产活动中市场价值的增值,公式非常简单:GDP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总产出就是大家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市价,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购非固定资产物品和对外支付服务的市价之和。比如一个面包店生产了 100 元的面包,在做的过程中烤箱坏了,花了 40 元请人修好了烤箱(对外支付服务),同时又用掉了买来的 20 元的面粉、牛奶、鸡蛋等原料(外购非固定资产的物品),那么计入 GDP 的就是 100 - 40 - 20 = 40 元。2、收入法收入法简而言之就是看都有哪些「人」赚到了钱,各自赚了多少。计算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家获得的所有收入,包括劳动者的收入、政府的收入、企业的收入等。公式如下: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这个计算其实就是对上面提到的生产法中的价值增值进行拆分,看看生产出来的价值都分配给了哪些要素,也可看作收入分配。其中劳动者报酬最主要的就是薪资 [注1] ,生产税净额 [注2] 可以看作是政府在生产中拿到的收入,营业盈余可看作是生产单位(通常是企业)拿到的收入。还是拿面包店来说,假设这个月面包店生产了价值 1 万元(注意,这里是增值,已扣除原材料等成本)的面包,也就是贡献了 1 万元的 GDP。其中付给面包师傅和售货员的薪资是 5000 元(劳动者报酬),给政府缴了各种税和费用 600 元,收到政府补贴 100 元,即生产税净额为 500 元,店面房屋以及搅拌器、烤箱等设备的折旧为 1000 元(固定资产折旧),最后的留给面包店的营业盈余就是 10000 - 5000 - 500 - 1000 = 3500 元。这靠生产创造出的 1 万元的价值就如此分配给了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让大家各自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收入。3、支出法支出法简单来说就是看生产出的东西都去了哪里,各自卖了多少钱。计算的是大家为购买这些货物与服务而付出的总支出。包括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对应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公式如下: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 居民消费支出 [注3] + 政府消费支出 [注4] ) +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 ( 货物和服务出口 - 货物和服务进口 )这里有好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最终消费支出针对的是最终的产品和服务,中间产品是不计入其中的。继续拿前面提到的面包店来说,假设面粉加工厂花了 10 元买了农户手中的小麦,将其加工成面粉,而面包店花了 25 元向面粉加工厂买了这些面粉,然后用它们做成面包,最终以 50 元的价格把面包卖给顾客。这里面包就是最终的产品,顾客支付的 50 元应计入 GDP 中,而小麦、面粉都只是中间产品,面粉加工厂给农户支付的 10 元和面包店给面粉加工厂支付的 25 元就不应计入 GDP 中,否则会产生重复计算。在实际计算中,这里小麦的买卖会被看作农户存货的减少和面粉加工厂存货的增加,面粉的买卖会被看作面粉加工厂存货的减少和面包店存货的增加,一减一加相互抵消,对 GDP 无影响,详见下面论述存货增加的部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最终消费的计算与生产法中的增值计算本质是相通的:支出法直接计算最终值,中间过程都略去,而生产法关注每一步的增值,将其累加起来,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将面包店的例子简化一下,忽略农民种植小麦的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要素,那整个面包生产就如下图所示,最后的 50 元 GDP 正是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市价增值的累加。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包括?
第一产业总产值包括: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
第一产业 总产值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
经济的英文缩写?
“E”是“Economy”的英文缩写,意思是“经济” - 英文缩写。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就是最好的“Ren民经济”。
市场经济在资源分配和生产效率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根据市场供需动态灵活地确定价格和产量,通过公平竞争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只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满足人民需求,减少资源浪费。
经济(英语:Economy )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世界前20大经济体指的是哪些国家?
经济体指对某个区域的经济组成进行统称和划分。经济体可以指一个地区,如中国台湾地区,或地区内的国家群体,如欧盟,东盟等。世界上对于经济体的大小通常以国家为单位,通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来衡量,那么世界前20大经济体是哪些国家呢?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变化,而顶级经济体一般不容易掉队。与1980年20大经济体相比,在2019年的榜单上仍有17个当年在榜的经济体存在,新增了3个成员。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约66%,而前二十大经济体贡献了近80%,其余173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总量不到世界的四分之一,可以说这些经济体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财富。经济总量数据的统计一般分为名义GDP和购买力平价(PPP)GDP。
世界二十大经济体排名1、美国:名义GDP21.44万亿美元、GDP(PPP)21.44万亿美元;人均GDP6.51万美元(世界第7)。
美国被称为经济超级大国,自1894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在GDP宝座上已领先世界各国超百年。在科学技术、军事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冠绝全球,经济占据全球经济的近四分之一。
据机构预测最快在2035年,最慢在2045年之前,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不过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美国已经被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拉下头名宝座。
2、中国:名义GDP14.14万亿美元、GDP(PPP)27.31万亿美元;人均GDP1.03万美元(世界第64)。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超高速发展,建立了殷实的制造业和出口基础,被称为“世界工厂”。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GDP仅为3645亿元(为同期美国2.36万亿的约15%),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开始,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制造业贡献相对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到美国GDP的近66%,占世界约16.6%,远远甩开之后的国家,中美经济规模呈不断缩小之势。不过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则并不高,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1.14万美元)。
3.日本:名义GDP5.15万亿美元、GDP(PPP)5.75亿美元;人均GDP4.08万美元(世界第22)。
日本早在1968年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第三大经济体,80年代又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数十年,更是在1995年GDP就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不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在2010年被中国超过。近几年经济逐渐复苏,在2019年GDP重回5万亿美元,目前稳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位置,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则跌落至第四。
4、德国:名义GDP3.86万亿美元、GDP(PPP)4.44万亿美元;人均GDP4.65万美元(世界第16)。
德国目前是欧洲最大也是最强的经济体,早在1980年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着高尖端的工业制造水平,其汽车、机械设备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过德国经济太过依赖贸易出口,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让其遭到重创,近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逐渐接近负增长。不过为了增强制造业实力,德国启动工业4.0战略计划,成为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几个主导国之一。
5、印度:名义GDP2.94万亿美元、GDP(PPP)10.51万亿美元;人均GDP10.51万亿美元2171美元(世界第139)。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2019年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不过印度和中国一样拥有超过10亿的人口,从人均开来看却显得非常贫穷落后。
印度自摆脱英国殖民独立后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近几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虽然农业贡献比重下降,但是依然很高。其中服务业增长最快,贡献经济超过60%,就业人口比重高达28%。印度经济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国内矛盾重重,想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服务业,却忽视了工业基础建设,使得基础建设非常落后,工业制造薄弱,近年政府大力推动的“印度制造”收效甚微。不过优势在于出口依赖度不高、年轻的人口结构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
6、英国 :名义GDP:2.83万亿美元、GDP(PPP)3.04万亿美元;人均GDP4.1万美元(世界第21)。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英国跌至第九大经济体。从1992年-2008年,英国经济都有上升期趋势,但从2008年开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萎缩了近6%,最终通过五年才恢复增长,目前已恢复至经济衰退前的水平。英国的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贡献GDP超过75%,其次制造业和农业。其中农业很发达,国内60%的粮食需求是自产,农业人口占比不到2%。
7、法国名义GDP2.71万亿美元、GDP(PPP)2.96万亿美元;人均GDP4.17万美元(世界第20名)。
法国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是世界游客到访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除了经济支柱旅游业之外,法国是世界第六大农业生产国和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出口国,国内农业用地约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制造业以化学、汽车和军械制造为主。
8、意大利名义GDP1.99万亿美元、GDP(PPP)2.4万亿美元;人均GDP3.29万美元(世界第26)。
意大利是欧盟重要成员之一,不过国内一直面临政治和经济混乱的问题,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人均GDP也低于欧盟平均水平(3.48万美元),公共债务高达GDP的约130%,不过出口和商业投资正推动经济复苏。
9、巴西:名义GDP1.85万亿美元、GDP(PPP)3.37万亿美元;人均GDP8796美元(世界第72)。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经济体,是金砖四国之一。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曾经离发达国家仅一步之遥,不过很可惜的是因为经济结构、内部腐败和政治不确定性等问题,极大削弱了投资和商业环境,近几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不过近期稍有恢复,但是问题依然严峻。
10.加拿大:名义GDP1.73万亿美元、GDP(PPP)1.84万亿美元;人均GDP4.62万美元(世界第17)。
加拿大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第十大经济体并延续至今。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则跌到第十七位。加拿大失业率控制较好,服务和制造业是其主导行业,产品中68%用于出口,重视制造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11.俄罗斯:名义GDP:1.64万亿美元、GDP(PPP)4.21万亿美元;人均GDP1.11万美元(世界第61)。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攀升至第六大经济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是继承者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不过由于商品繁荣也经历了10年的缓慢复苏。俄罗斯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暴露,再加上与西方国家的不对付,长期受到经济制裁,使得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12.韩国:名义GDP1.63万亿美元、GDP(PPP)2.14万亿美元;人均GDP3.14万美元(世界第27)。
韩国是东亚第三大经济体,以三星、现代等财团企业闻名。在60年代还是贫穷的国家,直到70年代开始创造了令人惊艳的“汉江奇迹”,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在国际贸易和工业化的推动下,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2004年跨入万亿美元俱乐部,目标是打造成高科技工业国家。
13.西班牙:名义GDP1.4万亿美元、GDP(PPP)1.86万亿美元、人均GDP2.99万美元(世界第29)。
西班牙目前是欧盟第四大经济体,经历了漫长的衰退期,不过由于旅游业和出口的推动,经济逐渐缓慢复苏。西班牙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游客来访国。农业方面是橄榄油,猪肉和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国,工业以汽车、化工、制药、工业机械为主。
14. 澳大利亚:名义GDP1.38万亿美元、澳大利亚GDP(PPP)1.32万亿美元;人均GDP5.38万美元(世界第10)。
澳大利亚由于失业率、公共债务和通货膨胀都较低,并有着强劲的出口、服务业和稳定的金融体系,经济长期保持良性增长。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贡献GDP超过70%,就业人口达75%,自然资源丰富,是能源和食品的主要出口国。
15.墨西哥:名义GDP1.27万亿美元、GDP(PPP)2.57万亿美元;人均GDP1.01美元(世界第65)。
墨西哥是北美洲第三大经济体,早在1980年曾是第十大经济体。服务业是其主导产业贡献GDP超过60%,工业占比约33%,农业则在4%以下占比一直不高。其中工业主要以汽车、石油和电子产品为主,而服务业以金融和旅游为主。
16.印尼:名义GDP1.11万亿美元、GDP(PPP)3.50万亿美元;人均GDP4163美元(世界第109)。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曾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不过之后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也成功迈入万亿美元俱乐部。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工业和农业对经济贡献同样约为43%,农业则为14%。
17.荷兰:名义GDP9023.6亿美元、GDP(PPP)9692.3亿美元;人均GDP5.24万美元(世界第11)。
荷兰是欧盟第六大经济体,早在1980年是全球第十二大经济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工业以食品加工、化学、电机、石油精炼等为主,农业高度机械化,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
18.沙特阿拉伯:名义GDP:7792.9亿美元、GDP(PPP)1.86万亿美元;人均GDP2.28万美元(世界第38)。
沙特是西亚最大的经济体,主要以石油经济为主,拥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约18%,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能源经济贡献GDP比重约50%,出口利润的70%。目前也正积极寻求非石油经济,以使其经济多样化和有效解决失业问题,降低对石油经济过分依赖的风险。
19.土耳其:名义GDP7437.1亿美元、GDP(PPP)2.29万亿美元;人均GDP8957美元(世界第70)。
土耳其自2000年以来,在工业和服务业的推动下经济呈现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10年间,土耳其中产阶级比例从18%攀升至41%,在2000年后期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是由于外债增加、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20. 瑞士:名义GDP7153.6亿美元、GDP(PPP)5484.8亿美元 ;人均GDP8.3万美元(世界第2)。
瑞士可以说是世界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国民有着极高的生活水准,人均GDP仅次于卢森堡(11.3万美元)。拥有发达的旅游业和金融部门,有着悠久的工业传统,其中钟表业和制药业世界闻名,失业率低不到3%,有着高素质的劳动人口,农业占比极低不到1%。经济得益于非常稳定的政治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税率。
GDP是什么意思?
GDP就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即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