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八阵图怎么写这首诗

天美资源网

功盖三分国,八阵图怎么写这首诗?

八阵图

唐 · 杜甫

功盖三分国,八阵图怎么写这首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哲学道理?

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诸葛孔明的一首诗?

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功盖三分国是什么意思?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

①八阵图: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②功盖: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盖世功业。

③“遗恨”句:是说刘备急于报吴国杀关羽之仇,出兵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伐魏主张;而诸葛亮没有能够阻止住,使蜀汉国力受到削弱,所以遗恨。“失”,是失策之意。 [鉴赏提示] 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凭吊相传蜀汉诸葛亮所作八阵图遗迹时作。头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诗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下一句?

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

诸葛大明垂宇宙。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