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故事,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天美资源网

山海经故事,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山海经》是民间传说汇遍起来的一本书,至今为止没有证实谁是它的作者。大致上,只知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的楚国和巴蜀人所作。而且作者不是一人,古代人认为是多本书里面的内容汇编起来的,其中包括《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现代人研究也认为《山海经》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也不是一个人,而是融合了很多作者的内容进来汇编而成的。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作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山海经》的内容过于荒诞、奇幻,所以不敢用来做史料参考。

山海经故事,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

至于《山海经》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各说纷纭,甚至有人说它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一本奇书。里面包含着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心理等内容。所以,内容这么丰富的一本书,仅仅三万两千字,就把整个人类智慧道尽,可谓奇书。

下面我来跟大家说说这三万两千字里到底说了些什么。

一、山和海以及兽

《山海经》里描述的基本都是山和海,山和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兽,还有奇珍异宝,甚至是骑行八怪的植物。

很多人揪着这一点不放,纷纷去研究书中所描述过的动物和植物,发现没有一样跟现代的动物和植物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有点沾边的,就认为书中所描述的地方应该是什么什么地方。比如,《山海经》中的开篇,描述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在1983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其实,你去现在的猫儿山看,里面的动物没有一样跟《山海经》所描写的一样。比如《山海经》里面说过招摇山上有一种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猿猴,双耳是白色的,既能匍匐前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会健走。

于是研究者就把这种兽跟现代的猫儿山上的猴对比,觉得有几分相似,就定性为是猫儿山。

其实,《山海经》所描述的地理和神兽,都是当时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想象,而且加以浪漫的手法把这些事物进行夸张的包装,以求故事的趣味性。

二、祭祀和巫医的有效记录

在《山海经》里,记载着各种祭祀和巫医的事,这点还是很明确的,古代人们很有可能是按照书中所说去祭祀和巫医的,由于古代科学尚未发达,所以对很多未知事物,只能用祭祀和巫医来解决。

所以说《山海经》也是一本记录古代祭祀和巫医的书。

比如里面说到一个这样的祭祀方式: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的座席。

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个祭祀方法和流程说明了。

三、是古代心理学的一个见证

《山海经》很多桥段和故事,如果拿到现代心理学去研究,是非常科学的,所以我们认为《山海经》也是一本反应古代人们心理学智慧的一本书。

比如,还是开篇的第一座山,招摇山,山里面有各种奇异的宝贝:有金矿和玉石、有小草吃了不会饥饿、有树叶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路、有种动物人吃了就变得非常健走、那里的贝壳佩戴在人的身上就能防止治病。

这很明显就是一个“理想国”,人类一直追求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的,不愁吃,不愁穿有钱花,还不得病,更不会迷失方向和自我。

之所以在第一做山上做出这样的描写,完全符合现代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定律,“墨菲定律”,而招摇山给出的是如何规避墨菲定律的心理魔咒。

它显示给一个很美好的愿景,只要人们朝着美好的愿景发展,就不会进入糟糕的处境。

我科普一下什么叫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所以,规避墨菲定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去想象不好的结果,一直想象着好的结果。这点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到这种方法,比如,老人听见年轻人说了不吉利的话,就会连声说“呸呸呸,别瞎说,不会的……”

就这几声呸呸呸,就是最早的墨菲定律规避方式,古人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心理定律,但是却在生活中满满总结出这种看似 科学,但是一直沿用至今的生活习惯。

所以说,《山海经》是一本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的古书,它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社会心理认知等的研究,均有参考。

而且,里面的很多哲学思想,比西方早了几千年,比如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一个不怕天,敢于与天斗、敢于改变大自然的一个故事。西方古代神话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西方的所有事物都是神给的,没有火,太阳神给,遇到灾难,乘坐诺亚方舟走人。跟我国的古人的智慧完全相反,我国古人一切都靠自己。

比如愚公移山,如果换作西方哲学,肯定是要搬家换一个环境生活,而我国古人则不一样,誓死要把挡住出路的山移走。

这种思维深刻影响了我国人民的思维习惯。比如,很火一本书叫《三体》,里面就讲到流浪地球,地球有难了,是带着地球走,绝不会抛弃地球,而西方的科幻片,是乘坐飞船到别的星球安家。

《山海经》看似荒诞,但是它的思维方式则影响了我国千百代人,至今仍使用这样的习惯来处事和生活。

我们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我是时小墨,喜欢文学作品,喜欢发呆,欢迎喜欢文学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学哦!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友留言评论,一起探讨哦。

感谢邀请。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山海经》一本古老而奇特的古书,引起了现代学者的关注、研究,无论是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还是古代史专家,在地理、神话、民俗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可以说,《山海经》是一部有很大开发空间的知识宝库。

《山海经》全书18卷,大约有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待,也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年代久远,很多记载无从考证。

《山海经》的内容也确实是惊世骇俗,看过的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写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看过这类光怪陆离的神物还是哪个年代有这类奇特事件发生呢?比如女娲,共工,天帝、昆仑神山、祝融,三眼人,时空飞行器等等,悬而未决却不能一概否认。有的人不信邪去考察,还真的有。书中写的玄龟真的存在、众帝之塔是金字塔、鹦鹉和斑马也都是真的。

那么《山海经》写于什么时候无从考证,成书于什么时代呢?为什么还有人说这本书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呢?而写这本书的作者,众说纷纭。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及《山海经》,但认为书中出现的生物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显然这本书出现在汉代之前。而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认为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而《山海经》讲述的就是各地的风土人情,怪异之物。然而这种可信度好像是最高的说法,却被很多研究者推翻。

首先,《山海经》中出现很多地名,秦代之后才出现的,例如长沙,卷十八《海内经》中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而长沙是秦始皇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

其次,《山海经》记录的周文王,以及春秋时代的事,如果诞生于尧舜禹时代,显然无法提及。在《大荒北经》中也提到过,北齐之国,姜姓,正是姜太公创建的齐国的起源,鉴于此,很多专家都认定《山海经》应该诞生于春秋时期,不是尧舜禹时期,也不是夏商周。

至今为止,《山海经》成书于哪个年代,写于哪个作者之手,都无从定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后人的不断的扩充加入,才成就了今日的版本,所以说它不属于哪个年代,而是它涵盖每个朝代。

《山海经》向我们呈现了我们的老祖先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录了很多知识宝藏,在这里头我们可以追寻到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是真实存在的吗?

《山海经》是一部上古奇书,流传下来的有十八篇,三万二千多字。内容包括神话,地理,物产,鸟,虫,鱼,蛇等怪异动物,古代交通,民俗等内容。

《山海经》创作年代不详,作者不降,一般认为是古楚人,古蜀人所作。书中内容繁杂,现代学者认为该书并非一人,短时间能够完成,而是多人完成的上古地理文献。

书中内容一般认为是荒涎不不经的,汉司马迁就不敢妄加评论。现代有学者考证,《山海经》中记述的地理山川是真实而精确的,甚至还有地球的周长,有几亿步,大体和地球周长相同,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情况下,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山海经》书中记载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和动物,如今是否存在呢?经过学者研究认为,书中有的动物确实存在,只不过古今各字不同,给现代人造成困挠。一种是古代确实存在过,后来由于气侯变迁,环境恶化或人类过分捕杀绝迹了。另一种是不存在的,经过整理过程中杜撰的。

谈山海经?

就是闲聊、东拉西扯、聊一些没有意义、虚无飘渺的事情或是异想天开。

因为《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很多内容相当虚无飘渺,同时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

山海经和山海经故事是同一本吗?

山海经和山海经故事是同一本。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