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的故事,一词的来历

天美资源网

贾岛推敲的故事,一词的来历?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推敲的故事,一词的来历

”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

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从此,“推敲”两字,便成了深入思考问题,反复修改文字的典故。

讲的是哪位师洋?

推敲,讲的是诗人贾岛炼字的典故。

贾岛最出名的5首诗推敲?

贾岛,唐代诗人。早年时候,贾岛的诗歌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内容一般是写景、送别、怀旧等,情调大多荒凉凄苦。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一、《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翻译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二、《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三、《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翻译

这两句诗我构思三年才得来,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将隐迹故,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

四、《望山》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翻译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

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

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贾岛最出名的5首诗_贾岛最有名的诗_贾岛著名的诗句_中国历史网

五、《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文学史上关于推敲的故事10字左右?

《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中晚期诗人贾岛。单纯看这首唐诗,我们就能发觉其中的经典之句,那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写就此诗,骑驴吟咏诗歌,却拿不准应该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不经意却冲撞了当时担任吏部高官的韩愈。随后贾岛自述原因,韩愈沉吟良久,认为“僧敲月下门”为好,贾岛也欣然接受,而两人自此也成了布衣之交。

单纯就这首唐诗来说,贾岛还是写的“寻隐者不遇”的经历。他曾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唐诗,到了这里他来寻找李凝,依然是失落而归。不过相比那首唐诗,贾岛这首诗却因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而更精彩。

开篇写李凝居住之地的景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少有邻居踏足,杂草丛生却独具情趣,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隐居之地。而且此地没有世俗生活的打扰,有的只是万物有灵的栖息,有的只是安静的环境,此所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境界。

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贾岛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朝时候一个著名的诗人。

他做诗很肯下功夫。他的诗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是经过仔细琢磨的。有一年秋天,贾岛到京城长安去赶考,他看到长安城街上,到处都是被风吹下来的落叶,就做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他想再做一句诗,可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句子来。越是想不出他就越要想,想着想着,不觉走到了渭河边上。他看到一阵秋风把渭河的水吹起了许多波纹,就把这一句诗想出来了:“秋风吹渭水”。又有一次,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

这么着,他一会儿觉得用“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有一天,贾岛走在大街上,正在一推一敲地比划着,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就是有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问明了原因,想了一阵,对贾岛说:“在这句诗里,用‘敲’字比用‘推’字好。”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心里很高兴,便决定把自己的那句诗改成“僧敲月下门”。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还根据这段故事造了一个词,叫做“推敲”,用来表示反复思考斟酌的意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