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啦a梦匪伪大结局,梁冬芳回来了是哪一集?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梁冬芳回来了是第29集。当初梁冬芳和战友奉命去广西剿匪,在与土匪遭遇时,后与战走失,后破土匪抓去。由于梁冬芳是医生,为匪治病,获得了土匪的好感,并在梁冬芳的感化下,这股土匪主动投城,梁冬芳也回到了功德林。
林海雪原常宝最后结局?
林海雪原常宝是猎户老常的女儿当座山雕下山搶东山把猎户老常和他媳妇和其他猎户抓到山上,老常逃回被大山叔照的女儿常宝,这时解放军一进山jlao匪,解救全村百姓常宝和爸爸还和村里的人都加入民兵共同激匪,打败以座山雕的一群匪徒。
历史上有哪些惊世骇俗的事?
“干什么的?”一国军连长拦住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成功已化装成商人的饶漱石一行人,此刻饶漱石等人正从山间小路前往盐城新四军军部。被这个国军连长带队拦下后饶漱石等人并未惊慌,这样的场面一路上他们已经经历过几次了。
于是饶漱石掏出了些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塞到国军连长怀中,并说道:“我们是商人,遇到打仗后我们就躲进了山里,无奈在山中迷了路!”
这样的话在这个关键时期无疑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但在银元这些通关“利器”面前,国军连长望了望饶漱石等人的皮衣、皮鞋后点了点头说道:“嗯!你们从这里下山后往东走就安全了!”看在通关“利器”的面子上,国军连长并没有为难饶漱石等一行人,就此放行了。
但就在饶漱石等人往前走了不到20米的时候,这个国军连长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大声朝着饶漱石一行喊道:“等等!”说完就朝着他们走了过来。饶漱石等人以为暴露了,刚准备暴起反击,国军连长一边走一边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就这样下去,是过不了关的,这是路条,拿着这个你们才能顺利走出去!”
就这样,饶漱石一行顺利到达了盐城新四军总部。饶漱石也成为了“皖南事变”中为数不多突围成功的新四军高级干部之一,在后来重建新四军的艰难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饶漱石“皖南事变”的悲壮“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途径安徽泾县时遭遇国军7个师8万人袭击,新四军战士奋起反击,惨烈的突围战就此打响。
在随后新四军的军部会议上,新四军高层决定分头突围,这样突围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就这样,一路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率领;一路由军长叶挺和东南局副书记、新四军副政委饶漱石率领的新四军余部开始了艰难的突围战。
突围的第七天,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身中数弹,倒在了一旁的草丛中,当天晚上被突围至此的军部卫士连发现并救起,但随后在章家渡渡河过程中,卫士连被敌人察觉,不少战士牺牲在了湍流的河水中,就算如此,战士们也没有放弃重伤的袁国平,而是将他举过头顶顺利渡过了河,袁国平此刻虽然重伤在身,但意识还是清醒的,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他几次要求战士放下他突围,但都遭到了拒绝,最终袁国平趁着大家不注意之际,毅然决然拔出了随身的配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了扳机。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壮烈牺牲。
袁国平“皖南事变”后第九天,新四军军长叶挺及副政委饶漱石等人翻过火云尖,来到一处狭长的深谷中,这里正是国军108师驻地所在,叶挺和饶漱石带领着身边的千余名战士和敌人展开了激战。过程中,队伍再次被困,饶漱石和其他战士们一度要求叶挺带一部分人先行突围,但被叶挺拒绝了。
正当队伍就快弹尽粮绝之际,只见国军方向一个举着白旗的人朝新四军跑来,口中还喊着:“叶军长,自家人不打自家人,你们可以派个人来谈谈。”见状,时任政工部部长的林植夫不待叶挺开口,自告奋勇地说道:“我和国军108师的高层有点旧交,我去谈谈!”结果林植夫一去不复返。
叶挺叶挺身为军长,戎马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早就将生死看淡了。此刻他为了手下的战士,决定亲自去谈,这一去就被扣押了,身陷囹圄多年。至此,“皖南事变”后第二位新四军高级干部被扣押。
一个多月后,已经成功隐藏在赤坑山蜜蜂洞的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人正在筹划向江北突围的计划。由于蜜蜂洞太小,只够容纳4个人,警卫员只能到蜜蜂洞的四周进行警戒,谁也没有料到会有意外发生。
项英一天夜里,叛徒刘厚总趁项英、周子昆等人熟睡之际,悍然朝二人开枪射击,两位新四军高级干部就这样壮烈牺牲在了蜜蜂洞。
到这里,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中有的牺牲了、有的被扣押,已经没有几人了,饶漱石无疑是幸运的,叶挺离开后一段时间,饶漱石知道情况不对,不能继续等下去了,他深知聚集在一起目标太大,突围的可能性非常小,于是下令大家化装后分散突围,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周子昆匪夷所思之处首先,“皖南事变”的爆发就很让人匪夷所思,虽然当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但战斗力依旧不可小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蒋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皖南事变”。当然,如果站在老蒋的角度考虑,或许没有毛病,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决定做的并不是时候。
主要就是此时国军已经和八路军及新四军并肩作战了数年,底层军官和战士们已经结下了深厚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友谊,正是同仇敌忾之际。老蒋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不至于有人敢违抗命令,但一定会对国军士气产生影响,以及对他自己的威望产生影响。当然,全世界、全国的舆论也不可能站在他这边,所以老蒋的这个决定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老蒋其次,就是“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高级干部几乎被团灭让我觉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已经已经到了他们那种层次,虽然避免不了还要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但牺牲的概率却是很低的。回过头去看他们的牺牲过程,袁国平为了不拖累队伍突围毅然决然开枪自杀殉国、叶挺为了队伍亲赴敌营谈判就是那一带革命家大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钦佩,所以也没啥好匪夷所思的,只是新四军高级干部在这一次事件中差点被团灭让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而且项英和周子昆的死同样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枪是没有消声器的,而且警卫员就算不能在洞里休息,肯定也不会距离洞口太远,而是在四周警戒,枪声那么大,他们听不到吗?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事后刘厚总竟然还能安然无恙地下山投敌。
蜜蜂洞最后,饶漱石等人被国军连长放走的事。这个事情也很让人匪夷所思。首先就是能成为连长的人自然不傻,他一定看出了饶漱石等人的身份,而且能拿出那么多银元以及一块表和一支金笔的人,在新四军中地位自然不会底,如果把饶漱石等人抓了送回去,自己的仕途岂不是一片大好,但这个国军连长并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明显不符合常理,难道说这个国军连长的觉悟很高?换做是正在看此文的你是当时那个国军连长,你会怎么做?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国军连长觉悟确实很高。就像上面说的,老蒋的这个决定是不得人心的,国军连长和新四军部队一起抗击日军那么多年,有感情基础也可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感情基础,饶漱石作为新四军的高级干部,认识他的国军战士怕不在少数。就算不认识,老蒋既然要发动“皖南事变”,会不将饶漱石等新四军高级干部的照片或者画像分发到基层搜山队伍中?就算国军连长有放走饶漱石的心,其他某些有心的小弟怕是也不乐意。所以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匪夷所思。饶漱石结语几乎经历了革命所有时期的饶漱石,可以说绝对是坚定的革命家,而且已经身居高位的他自然是经受住重重磨难和考验的,思想上也不应该会出现问题。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的一位革命家在后来竟然犯了错误,让自己身陷囹圄。
韩剧和国产剧的区别在哪里?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韩剧和国产剧的区别存在于很多方面
1、剧集数
现在的国产剧剧集数动辄六、七十集,而韩剧一般就只有16集,20集。集数多很影响人们追剧,因为集数太长,而有时又猜到后面的内容,太拖沓,往往追到3几十集就没耐心看下去了。
2、摄影、服饰、妆容
韩国电视剧大多是现代的(为什么大多是现代的大家都懂),影片唯美,妆容很自然而且服装比起国产剧来说更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可以穿的(所以淘宝上很多韩版)适合年轻人。而国产剧现代都市剧中的服饰就很少有人喜欢同款了。韩剧很多都是很浪漫唯美,特别是拍摄得真的很美。例如《当你沉睡时》。看韩剧会有恋爱如此之甜,想谈恋爱的感觉。
而国产剧的摄影拍出来的画面就没有韩剧的浪漫唯美,妆容也没韩剧的自然。
3、剧情 ,生活
韩剧剧情虽然浪漫唯美,但剧情没有把观众当傻子,而是尊重观众。不只是谈恋爱,还要各种脑洞大开的剧情《鬼怪》《德鲁纳酒店》看见鬼、《当你沉睡时》预见会死的人 、《W 两个世界》
从漫画中来的男主角、《来自星星的你》外星人、男主都不再是霸道总裁了,有时还很二和搞笑。都是情节设定很有趣,不只谈恋爱,不玛丽苏无脑。而反观最近的国产剧(爱情片的)没有创新不说,还要翻拍,如《流星花园》,剧情更是扯如《极光之恋》
国产剧现在比较受欢迎的除了古装剧之外,就是《欢乐颂》《都挺好》还有现在大热的《安家》,这些都是关于生活的繁琐的生活,职场的,而年轻人更喜欢想象有吸引力浪漫的故事。所以爱看韩剧的很多都是女生和年轻人。
4、演技
现在的国产爱情剧大都无脑且演员的演技也很差,让观众隔着屏幕都感到尴尬。演得好的剧大家都喜欢。韩剧的演员演起来很自然 ,不会让人出戏。自然就喜欢。
5、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韩剧都是在韩国得到好评才输出的,就像我们好的国产剧也是输出到其他国家去一样,好的剧大家都喜欢,所以很多人接触的都是韩国比较好的剧,喜欢看也正常。
6、综艺更不要说了,国产综没有多少,大多都是借鉴或者直接抄袭韩国的,国产综艺需要原创。且韩国明星上综艺真的很拼,没中明星这么注意形象。国内好的综艺,大家也都爱看。
最后,国产剧优秀的很多,例如《琅琊榜》《知否知否》《甄嬛传》《陈情令》等,
都是古装。但是好像浪漫唯美、剧情烧脑又脑洞大开、谈恋爱的现代剧优秀的真没有。
所以对于古装剧,因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所以有很多优秀的剧,而很多爱看韩剧的人都是看的现代剧,各有各的优势。
避免同质化,贴近生活,有好的剧情,好的演技,脑洞大开,能够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是要与观众产生共情,才会让观众喜欢去看。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
在元朝末年各路割据势力中,能够做到善终的人,就只有方国珍了,如果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那就只有三个字,脸皮厚!
方国珍的脸皮有多厚?
举个例子说,方国珍写给朱元璋的投降书,简直毫无下限,竟然把自己比作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因此被感动,于是留下他的性命,给他荣华富贵,让他颐养天年。
01,元末第一个发动起义之人,被载入史册。
方国珍是浙江台州人,出身于海上贩盐世家,兄弟五人都以此为生。
据记载,方国珍长得高大魁梧,身体上的皮肤很白,脸色却十分黝黑,而且他力大无比,能够一个人制服一匹马。
在台州地区,方国珍是个很厉害的人物,那时候元朝的统治十分残暴,百姓民不聊生,唯独方国珍过得很好,他带着一大群手下出入海上,时常能避免元廷的盘剥。
不过,在至正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叫做蔡乱头的人,因为聚众在海上打劫,遭到官府的追捕。
这件事本来跟方国珍没什么关系,但方国珍的一个仇家为了报复他,就到官府诬告他与贼寇串通,官府便派人围剿他。
方国珍为了保命,先是杀死仇家,然后带着几千人乘坐大船来到海上避难,靠打劫过往船只来维持生计。
很快,这件事就引起了元廷的重视,派遣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讨伐方国珍。
本以为朝廷军对乌合之众,会以大胜而收场,但让方国珍没想到的是,朝廷军战斗力太弱,竟然被他给击败了,他还活捉了朵儿只班。
这件事对方国珍的触动很大,他第一次知道元朝军队如此腐朽不堪,由此产生了造反的想法。
不过,方国珍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元朝的法律的严苛,万一他真的造反了,引来朝廷大军该怎么办?
于是,方国珍下令善待朵儿只班,让朵儿只班上奏替他上奏朝廷,说自己愿意归降,请求朝廷给他个官做。
朵儿只班为了保命,果真上奏朝廷,朝廷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封方国珍为定海尉。
这让方国珍十分生气,认为元廷实在太小气,竟然封他这么小的官,他一怒之下拉杆子起义,带着手下进攻温州,将温州给攻下来了。
至此,方国珍成为元朝末年第一个起义之人,比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要早上三四年,比朱元璋更是不知道早上多少年。
读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自古以来第一个造反之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等等。
但是,方国珍却是个例外,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到了最后,一直到洪武七年才病逝,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02,反复无常,左右逢源,终于赢得一席之地。
方国珍占领温州之后,引起了元廷的震怒,于是派遣贵族大将孛罗帖木儿率军讨伐,但元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竟然再次败给了方国珍,孛罗帖木儿本人也被活捉了。
那时候,元朝内部已经十分腐朽了,而且权力争夺十分严重,许多人主张救出孛罗帖木儿,元廷便派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方国珍。
起初,方国珍正在准备应对朝廷的再次围剿,毕竟他抓了这个大的官,肯定没好果子吃。
但是,当达识帖睦迩抵达温州之后,方国珍才知道元廷准备妥协,为了不再招致元朝军队的打击报复,他便答应投降元朝。
就这样,方国珍第二次投降元朝,他名义上归元朝台州路管辖,但实际上自由度很高,是一方割据实力。
后来,汝、颍之地的农民发动起义,朝廷派遣大量水师进入长江,封锁了长江要塞,这让方国珍误以为朝廷军队准备攻打他,他感到十分害怕,于是率军攻入台州,设计杀掉台州路总管达鲁花赤泰不华,然后从台州再次逃亡到海上。
过了段时间,方国珍这才发现,朝廷水师针对的不是他,他感到十分懊悔,于是派人到京城贿赂权贵,经过一番操作,朝廷竟然再次接受他的投降,还封他为徽州路治中。
但是,方国珍认为徽州路治中这个官太小,朝廷是不是看不上他,于是怒而攻打台州,还派人去烧毁了太仓中的粮食,以此来震慑元廷。
那时候,各地农民起义已经逐渐多了起来,元廷疲于应对,为了安抚方国珍,元廷允诺封他为海道漕运万户之职。
当初,方国珍在海上为匪的时候,就没少抢劫漕运船只,现在得到了海道漕运万户之职,他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肥缺,于是再次投降元廷。
不过,元廷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因为当时有大臣提出,与其让朝廷军疲于奔命,不如拉拢一批起义军,去对抗另一批起义军,等到彼此削弱了,朝廷军不就可以一网打尽了吗?
按照这个思路,朝廷很快就以任命方国珍为浙江行省参政作为条件,让其率军攻打张士诚。
其实,当时是有人反对这个做法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他当时在元朝为官,他认为方国珍作为首恶,必须坚决除掉,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况且方国珍反复无常,屡降屡叛,是不可以饶恕的,不然其他起义军也会效仿。
但是,刘伯温的意见根本没人搭理,因为朝廷财政状况不太好,根本就没钱打仗,只能用招抚的方式让起义军产生内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方国珍被任命为浙江行省参政之后,得到了温州、庆元、台州等地,实力大大增加,他当然知道元廷的小心思了,但他为了稳住元廷,也为了扩充地盘,于是出兵攻打张士诚。
还别说,方国珍还真挺能打,竟然七战七捷,一直打到张士诚投降元廷为止。
就这样,方国珍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后来元朝丢失了江、淮之地,水路交通也被起义军全部占领了,为了运送粮草,只能通过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海上运输,两人的官因此越做越大,就连他们的属下也都是高官厚禄。
事实上,元廷一昧给方国珍、张士诚及其部下升官,替元朝卖命的汉人却得不到升迁,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许多人认为与其投靠朝廷,得不到任何赏赐,不如跟着方国珍、张士诚,或许还能做大官。
因为这一缘故,大量百姓加入起义军,方国珍、张士诚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两人从元朝得到了好处,自然也不愿意轻易背弃元朝。
不过,方国珍这个人虽然很聪明,但没什么大志向,当时有个叫张子善的文人,喜欢研究纵横之术,他找到方国珍,说方国珍可以顺江直上,攻打江东地区,然后夺取青、徐、辽海,但方国珍却说,他没有夺取天下之志。
因为方国珍胸无大志,也没有战略头脑,这就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03,与朱元璋的斗智斗勇,最终败下阵来。
自从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逐渐成为红巾军的首领,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策略,又奉小明王为主,实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后来他攻占应天,地盘得以扩大,还与方国珍成为了邻居。
在朱元璋的战略当中,首当其冲要消灭的是陈友谅,其次才是方国珍、张士诚等人。
并且,朱元璋早就看出方国珍只想保境安民,不想对外扩张,因此绝对对其采取拉拢策略,他派了一个叫做蔡元刚的人去见方国珍,劝说方国珍投靠朱元璋。
那时候,方国珍已经失去了最佳发展时机,只能蜗居在庆元、温州和台州三地,为了避免遭到朱元璋的打击,他决定假装投靠朱元璋,然后慢慢观察局势。
为了让朱元璋安心,方国给朱元璋送去了大量财物,还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朱元璋感到十分高兴,接受了财物,但送回他的儿子,以此表示信任。
方国珍一方面接受朱元璋的封赏;另一方面,他又接受元廷册封的江浙行省左丞相的职务,以及衢国公的爵位。
靠着左右逢源,方国珍在很长时间里都立于不败之地,但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最终识破了方国珍的诡计,于是写信责备方国珍。
方国珍见信之后,连忙回信给朱元璋,表示诚心悔过,还给朱元璋送去大量财物,朱元璋这才没有发作。
实际上,在方国珍内心当中,他是不愿意投降朱元璋的,只不过他畏惧朱元璋的势力,不得不假意屈服罢了。
一件事可以证明,当时方国珍假意说他准备割让自己的土地,朱元璋便封他为福建省平章事,但朱元璋派人去接收土地的时候,他又以生病为由拒绝赴任,其实就是不愿意割让土地。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方国珍是怎么想的呢,所以他决定给方国珍一点颜色看看,后来他借着方国珍手下叛乱一事,派遣胡深攻打温州,方国珍感到十分害怕,答应每年给朱元璋白银三万两作为军费,还说等待朱元璋攻下杭州之时,就纳土归降,朱元璋这才退兵。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了杭州,到了方国珍兑现诺言的时候了,但他不想割让土地,于是暗中与王保保、陈友定等人联络,企图借助二人的势力以自保。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人陈述方国珍的二十款大罪,并索要军粮二十万石。
这件事在方国珍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官员都想不出什么好对策,只有一个叫丘楠的官员说中了要害,他指责方国珍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太过反复无常,既然答应投降朱元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况且朱元璋不是小人,只要真心归附,是可以得到善待的。
方国珍又犹豫不决了,不过他手下大部分官员为了保住自身荣华富贵,都劝他不要投降,他便下令大肆修建船只,为逃亡海上做准备。
当年九月,朱元璋一举消灭了张士诚,然后着手对付方国珍,他派遣朱亮祖攻打台州,击败了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后来朱亮祖又攻打温州,方国珍率军迎战,战败后逃到庆元。
九月,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汤和攻打庆元,方国珍率军逃亡海上,但汤和紧追不舍,最终在盘屿将其击败,方国珍手下大部分将士投降,只有方国珍不愿意投降。
汤和见方国珍穷途末路,还负隅顽抗,于是派人去见他,陈述了投降和反抗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让汤和交给朱元璋。
方国珍的信很长,我这里只说要点,他在信中将自己称作臣子和儿子,将朱元璋比作君主和父亲(其实方国珍比朱元璋大九岁),他说儿子做错了事,父亲应该教导他,不应该一昧惩罚,最后他表达了诚心归附的愿望,以及效忠朱元璋的决心。
朱元璋原本对方国珍首鼠两端感到非常不满,但看完方国珍的信之后,心中竟然泛起了一丝丝感动和怜悯,于是接受了方国珍的投降,还写信告诉方国珍,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不要有什么疑虑。
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汝违吾谕,不即敛手归命,次且海外,负恩实多。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很快,方国珍就被送到了应天,朱元璋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心归附,就故意对他说,你是不是来晚了啊?言外之意是责怪方国珍投降太晚了。
方国珍也不傻,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立马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一句话也不说,朱元璋见他如此诚服,于是封他为广西行省左丞,但只享食禄而不上任,居住在京城。
就这样,方国珍跟家人一直住在应天,一直到洪武七年的时候,他才因病去世,死时五十五岁。
04,方国珍为何可以善终?
细数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首领,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结局其实都不太好,要么死于乱军之中,要么自杀而死,唯独方国珍得以善终,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国珍的脸皮够厚。
我们可以发现,方国珍的地盘其实并不大,实力也不是很强,却能够在浙东盘踞长达十九年之久,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脸皮够厚,做人毫无底线可言,他可以一面巴结元廷,另一面讨好其他割据势力,将左右逢源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方国珍脸皮够厚,在每个人面前装孙子,所以一直都不是别人的首要敌人,比如元廷就不以他是第一个起义之人而剿灭他,朱元璋也没有将他视作最大威胁。
第二,方国珍的格局太小,朱元璋不认为是威胁。
在刚占领浙东的时候,方国珍其实是有机会壮大自身的,他占据有利地形,如果听从张子善的建议,或许可以干一番大事业,但他只图自保,沉迷享乐,一点志向也没有,结果导致失败。
朱元璋认为,像方国珍这样的人,只要给他荣华富贵,是没有太大危害的,况且杀掉方国珍不利于收复他的部众,因此留下他是最好的选择。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方国珍投降之后,只是闭门在家享乐,他的部众也都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编入军队,后来投身反元事业。
第三,同样作为起义军,方国珍却是起义的第一人,朱元璋为了收服人心,不愿意杀他。
可以说,如果没有方国珍起义,包括红巾军起义在内的各地起义,或许不会发生,至少不会那么快发生。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方国珍对朱元璋是有帮助的,朱元璋就是因为参加红巾军,才逐步做大做强的。
对于方国珍这个起义的老前辈,朱元璋可以不喜欢,但给予一定的尊重,有利于他收服人心,毕竟大家都是汉人,需要团结一心,元朝才是最大的敌人。
当初,朱元璋在攻克武昌之后,没有杀掉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而是封其为侯,并予以善待,效果就非常不错,为朱元璋争取到了不少人心。
有陈理的例子在前,朱元璋不杀方国珍,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