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御大帝,玉帝的敕旨和元始天尊的符召?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稳坐凌霄殿的玉帝是三界主宰,仙与佛与神圣的共主,他的号令就具有“圣旨”的无上权威,即是敕旨。从对付美猴王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天庭的直属团队,托塔天王和哪吒父子率领的大罗天诸神,还是地方势力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以致西天佛祖如来,不管是“宣”还是“调”,他们都要受到玉帝的不同程度的节制,临危受命,八百里快马加鞭,火速“勤王”。
太上老君作为三清的代表,也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权力,西天取经计划就是他出面跟燃灯古佛协调一致的结果。取经路上的各种磨难,主要是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互相配合的一种安排。其中我们可以大致揣测,太上老君和玉帝的关系也比较微妙,他们的意见并不总是一致的。玉帝有自己的主意,道祖有他的想法,各行其事,又顾全大局。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三清之首的元始天尊如果发挥一下,也表达个意思,会是什么结果呢?玉帝的敕命和元始天尊的符召,对神仙们来说,哪个更有效,更具有权威性,他们会更愿意听从谁的吩咐呢?
纵观《西游记》整部小说,调兵遣将,发号施令最多的,就是玉帝,他的信号强度十分明显,神人仙佛为他是从;太上老君露面也不少,虽然行事低调,但其能力和手段也非常突出,可谓是招招见血,立竿见影。元始天尊则是个逍遥的传说,除了礼宾性出场,安天大会来打了个招呼,其他时间全部在躲清闲。只闻其声,难见其人。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玉帝的敕旨和元始的符召很难直接做比较,前者属于普遍适用的“圣旨”,普天之下皆王土,它的效果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神人仙佛唯命是从;而后者则属于特定范围内的号令,针对的对象等级非常高。换言之,两者其实是相向而行,并行不悖的,而且,后者对前者,具有一定的“把脉”意义——普通事情玉帝可以自行斟酌独断,关系三界重大命运的大事,则由元始把关。
具体怎么说?我们一起来做个详细解析——当玉帝的敕旨遇上元始的符召。
第一、玉帝的敕旨:事无巨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作为三界主宰,玉帝敕旨的权威毋庸置疑,他所针对的对象非常多,可谓是事无巨细,乾坤独断。
(一)大罗天。
孙悟空大闹天宫事件,玉帝接二连三发号施令,下旨擒拿一代妖猴孙悟空。先后出动的有:
以李天王和哪吒父子为代表的诸天神宰,包括四大天王、二十八宿、天罡地煞等满天星斗,以及四大天师、各种灵官,乃至北极四圣。
其中还有露面的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木吒,以及太上老君本人。
(二)人间地面。
花果山美猴王横空出世,玉帝立马派遣千里眼和顺风耳前去看个究竟,妖气冲天,他得管。
凤仙郡求雨事件,惩戒凤仙郡太守,“罚俸三年”,必要时候直接干预人间治理。
人曹官魏征的设定,说明玉帝还暗中布控,助力唐王李世民人间天子。
灌江口二郎神杨戬,也得听从玉帝的“调令”。
天庭还在各种山头地界安排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山神土地。
(三)海洋水族。
东海龙王敖广被孙悟空抢了定海神针铁如意金箍棒,告玉状,玉帝降至擒拿。
泾河龙王克扣降雨点数,私自篡改时间,被玉帝安插的人曹官魏征“梦斩”。
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失手烧了玉赐龙珠,被拖上剐龙台。然后观音菩萨求情,把小白龙送上取经路,将功赎罪。
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被孙悟空一锅端,因为他们是“野人”,是孽龙,是自封的,活该倒霉,得不到玉帝的庇护。
整个降雨的程序,乃至水族王者的命运,都牢牢掌控在玉帝手里。
(四)森罗殿。
同理,孙悟空闯完龙宫,闹九幽,拳打十代阎罗,勾生死簿,秦广王请求玉帝解决。
三界六道轮回,也都攥在玉帝手里。
(五)西天。
如来佛祖所在的天竺国,西牛贺洲,西天极乐世界,虽然是一块独立性比较强的地盘,也要名义上受到玉帝的管束。如来镇压孙悟空到五行山下,就是玉帝的指令,如来口称“救驾”,称玉帝为“大天尊”,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说明了至少两个特点:一个是,玉帝的敕旨具有三界至高权威性,一个是,玉帝敕旨所指向的目标非常多,事无巨细,一箩筐全装了。
从这一点上看,还真没有哪个神仙会推诿,必须照做。
第二、元始天尊的符召:宏观全局,讲究的是“果证混元”。作为三清之首,元始天尊也被称作是“大天尊”。他这个“大天尊”不得了,属于妥妥的神仙界最高修为标志,也是神仙界顶级精英大佬们一致认可的至高存在。
《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基本就是个传说般的存在,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达摩祖师、独孤求败,神龙见首不见尾,成了一个逍遥的传说。
元始天尊都有哪些亮相,或是传闻呢?
(一)安天大会。
如来出手,制服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孙悟空,玉帝出面,王母搭手,安排了一场神仙界的大聚会,就是安天大会。
这个时候,玉帝也请到了三清,包括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有说三清拜如来,这恐怕是不大可能的。
元始天尊出面,是因为降服孙悟空这个事件,关系到三界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个大布局,大事件。倒不是说,他真的是也会“拜”西天佛祖。换言之,元始天尊看的是这个事件的性质,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就是取经计划,太上老君先出面就应该可以了。
(二)逍遥传说与混元道果。
孙悟空和唐僧一行能够吃到万寿山五庄观的神奇宝贝人参果,那都是因为镇元子大仙接到元始天尊的请帖,被“大天尊”邀请到大罗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然,想都别想。号称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可不是吃素的。
福禄寿三星和观音菩萨,哪里看的是孙猴子的面子呀?分明是元始天尊的面子。镇元大仙去弥罗宫走了一遭,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孙猴子推到了人参果树,这事儿蹊跷,大家伙赶紧帮忙,给镇元子,更给元始天尊做扫尾工作。镇元子为啥要跟猴哥结拜呀?他看中的是元始天尊这个关系。
小雷音寺黄眉老佛一节,弥勒佛也说了类似镇元子的那句话——他去赴“元始会”,才不小心叫敲罄童子拿了金铙和人种袋溜出来作怪。
镇元子是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弥勒佛是世人皆知的东来佛祖,如来佛的接班人,西天的明日之星。元始天尊符召对接的,正是这样为数不多,屈指可数的神仙大佬。元始天尊讲道,说混元道果,也有栽培、加持二位的意思。
地仙之祖,有统领各种地界散仙,特别是没有进入天庭班组的小仙们的意思,这一点,对于三界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东来佛祖,弥勒佛身负使命,要给三界未来一个朗朗乾坤,海晏河清,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元始天尊才会召集他们,一起来继续修炼,精进,参悟“混元道果”这样的至高修为。
如此,玉帝的敕旨和元始的符召,侧重点是不同,受众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前者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处理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情;后者则更侧重于宏观全局的把控,对象只有顶级的神仙大佬才能匹配,宗师级别的才能“享受”这个待遇。根本的宗旨是一致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就是维护天道或道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当玉帝的敕旨遇上元始天尊的符召:两者的微妙与神奇操作。玉帝的敕旨和元始天尊的符召有没有同时用过的具体案例呢?有,还真有。就是真武大帝出场的一段说白。
(一)真武大帝的名号与出身。
真武大帝出生于净乐国皇室,他舍弃王位,玄门修真,在武当山修成正果,龟蛇合体,修为高深。
.他出生于开皇元年。这个“开皇”就很有意思了。根据神话传说的设定,天地之数有“五劫”:
东方起自子,曰龙汉,为始劫。南方起自寅,曰赤明,为成劫。中央起自卯,曰上皇,北方起自午,曰开皇,俱为住劫。西方起自酉终於戌,曰延康,为坏劫。
真武大帝的出身和时间,足以证明,他是个了不得的神圣。
他的名号先后主要有怎么几个:玉虚师相,上帝祖师,真武大帝,九天荡魔祖师,荡魔天尊,混元教主等。他的职责主要是降妖除魔,同时有镇压北俱芦洲的重任。
(二)敕旨与符召双重加持:真武大帝和混元教主之名与玉帝和元始的敕封。
祖师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西游记》
孙悟空搬救兵,降服黄眉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降妖伏魔著称的第一高人真武大帝。当时,真武大帝就对孙悟空说了上面那一段话。
1、真武大帝的名号是玉帝敕旨赐封的。
真武大帝出身久远,修为高深,降妖伏魔,威震北方,功勋卓著,表现卓越。玉帝爱惜人才,因此,敕旨天降,亲封他为“真武大帝”。
2、九天荡魔祖师的名号则来源于元始天尊的符召。
真武大帝率领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等扫荡北俱芦洲各种妖魔鬼怪,奉的是元始天尊的符召。对于当时的其他三大部洲,和整个神人仙佛三界来说,北俱芦洲是个致命的威胁。这就关乎到整个神仙界的命运和前途了。因此,元始天尊才亲自出面,“符召”真武大帝,叫他去做这个事情。
事成之后,真武大帝又得到个名号——九天荡魔祖师。这个封号,与元始天尊有着莫大的关系。
3、荡魔天尊与混元教主。
九天荡魔祖师,或荡魔天尊,表示真武大帝已经跻身神仙界第一流的顶级行列,甚至已经甩开北极四圣其他三人,以致脱离紫薇大帝而自成一家了。天蓬元帅猪八戒说“不怕”真武大帝,老相识,曾经是一个团队的主管,如此而已,实际已经远不如真武大帝了。
从他跟猴哥的对话来看,真武大帝已经统领四方,是镇压四方妖魔的第一大佬了。
真武大帝不上天庭,修养武当山。于是就又有了个“混元教主”的名号。“混元”是什么意思?大家很清楚了。元始天尊讲的就是“混元道果”,镇元子和东来佛祖也要来凑热闹,听讲。也就是说,混元教主这个名号,就等于是元始天尊给颁发的一个毕业证书,正式承认真武大帝达到了神仙的最高段位。
好,敕旨和符召的奇妙关系就出来了。玉帝敕旨,任命真武大帝,真武大帝进入天庭编制,成为大罗天的正式成员。给编制,给官职,玉帝发号施令。然后,元始天尊根据需要,再在玉帝任命的这个圈子中遴选人员,委以重任,负责关系到三界整体大格局和前途命运的大事情。
当然,对真武大帝的任命,可能也会是玉帝和元始天尊都认可的,是他们一致考察的结果。玉帝敕旨认可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官职,存在君臣与上下级之间的明显特征。而元始天尊的符召,所给予的称号,更侧重于一种修炼,一种境界,一种证书。两者似乎有点职业与做学问读书的关系。如果玉帝是领导,元始天尊就是一位教授,而且,玉帝也是元始的学生。
真武大帝不亲自出马,帮助猴哥,理由就是两条:既没有原始的符召,也没有玉帝的敕旨。
由此可见,玉帝的敕旨和元始的符召,从根本上说,两者是具有一致性的,是并行不悖的,元始传授混元道果,玉帝拿来当做人才使用。
一般的神仙当然听的是玉帝的敕旨,理由很简单,元始天尊作为三清之首,是当时神仙界的天花板般存在,他要考虑的,不是玉帝管辖的那种具体事务,而是纵观全局的三界大事情。这样,能够被元始符召召唤的神仙是屈指可数的,都是级别极高的人,比如镇元子,比如弥勒佛。
话说回来,比如某个小仙,元始天尊心血来潮,要召他,临时用一用,虽然他是玉帝任命的,他会不去吗?给元始面子,就是给玉帝面子。能够被元始天尊看上,那是他的福分。
由此可见,玉帝的敕旨和元始的符召,两者发令人不同,针对的事务和对象也不同。玉帝敕旨权威至高,毋庸置疑,适用的对象则包罗万象,无所不能,三界共主的名号不是虚的。而元始天尊的符召则不轻易使用,对象都是祖师级别的神仙大佬,能够共参混元道果的顶级神圣,做的都是关乎三界大格局大命运的重大事情。因此,敕旨适用于所有神仙,符召只适用于定格的神圣,一般人是不会受到元始符召召唤的。而且,两者目的一致,并行不悖,在大事情上,不会出现分歧。能够坐到如此高位,玉帝和元始天尊都是绝顶聪慧的高人,大格局,大视野,必须有。古代神的自称?
盘古氏
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其它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金咤,木咤(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咤,巨灵神,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女娲和玉帝是一起出现的吗?
女娲与玉皇大帝是分属中国神话的两大体系,一个上古神话体系的大正神,另一个是中古时期道教的仅次于最高神三清的六御级别的大神。从讫今所能见的文献出处而言,女娲最早见于上古时代的山海经以及屈原的楚辞。玉帝则始见于中古宋代的玉皇经,从这个看,女娲比玉帝出处遥远得多。女娲可见是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先民的信仰之神,而玉帝则为正统道教形成之后,编拟自身的宗教神谱所出现的信仰神。女娲与伏羲是我国现今所能见到的上古文献,其出处之古老仅次于太一皇的俩大正神,其比盘古天王更早,因为现见材料盘古最先见于战国晚期的六韬此书,而女娲与伏羲见更早期的山海经。
当然成书于东周的山海经与战国初期的屈原的楚辞,相比于见于36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的太一神,又晚了不少,当然华夏有着更古老之太古元神,比如考古发现7000年前仰韶文化的九天青龙崇拜图腾,又如6000前红山文化的红山女神,然而这些太太遥远,以至是在中华民族共祖黄帝出生之前数千年就已经存在的太古元神实太古远了,现只有考古文物,而看不到有上古文献记载(也许中文出现之前已经存),所以若以有上古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神,是商甲骨文记载的太一神又名太乙。从正统道教对玉皇大帝的记载来看,玉帝实则与上古所记载的天帝是有所区别的,因为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帝的解释来讲,上古的天帝是具有先天创世神的角色即第一存在,而道教所讲的玉帝是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由于婚后多年未有后,便诚心祝告玉清元始天尊所得的王子,此王子后历万劫修得正果而为六御之神。
这里就透露了有两大信息正好回应题主所问。一、玉皇大帝非先天创世层次之神,当然有个别经书又说玉帝又是元始天尊的其中一缕灵气所化,以慰净徳王与宝光后。二、玉帝是由人而历劫并修持后得正道为神的。然上古神话女娲乃是造人之神,所以先有女娲,后有人,再有光严妙乐王子的顺序了。女娲最著名的故事是补天与造人又造万物,玉帝最著名是历劫得道,因其经146亿万年的劫难才修得正果,这真的是不得可了了,所以其地位于道教是仅次于三清的六御之一,其他五位御帝是:青华帝君,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帝。当然玉帝之劫,比起道教三清之一的混元无极大道太上老君,每历416亿万年再造一宇宙万物与众神,是有距离,恰好说明正统道教的三清是最高神。好,就写到此,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题主您。
封神英雄榜中提到的六位大帝是那几位?
●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统御万神的西方太极天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
●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猪八戒被贬下凡时为什么会投错胎变成猪的模样?
真实的内幕是猪八戒本来就是一头野猪精,是被贬下凡,但是根本就没有去投胎。
我们知道,猪八戒在天上原来是天蓬元帅,那么天蓬元帅是怎么来的?
天蓬元帅的来历佛教中有个著名的女护法神,叫做摩利支天,她乘坐的是由七头猪拉动的车。而这七头猪就代表了北斗七星,元代《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车将军天蓬元帅,也就是从那些猪演变而来的。
但是,在明代,随着喇嘛教在中原的衰退和道教重新兴起。因此,猪八戒的佛教地位就让给了道教地位,变成了天蓬元帅。
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西游记》中关于猪八戒来历的描述。
《西游记》来历的描述的场景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观音按下云头,前来问道:“你是那里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间挡我?”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道:“是你也不知我的手段!上前来站稳着,我说与你听:
我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
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
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
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八戒掬嘴扬威道:“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象。
上面三回中,猪八戒分别对观音菩萨、孙悟空和天竺国王在介绍自己是时,都说自己本来是天蓬元帅,只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错猪胎。
但是,我们不能把他说的当真。
我们都知道猪八戒好吃懒做、贪睡、好色、、爱吹牛、花花肠子多。他对菩萨、孙悟空和天竺国王说的这些话完全是假的,是为了维护自己丢面子,给自己丑陋的形象找个借口而已。
被贬下凡保有灵性还能投错胎?鬼才信呢!
其实他真正的身份来历在《西游记》他自己也说过。
猪八戒真实的来历在《西游记》原著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遇到了一个叫南山大王的妖怪。在跟妖怪介绍自己时,猪八戒说了这样一段话:
八戒笑道:“我的儿,你是也不认得你猪祖宗哩!上前来说与你听: 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掌管天河八万兵,天宫快乐多自在。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教吾立志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正在高庄(喜)〔善〕结亲,命低撞着孙兄到。金箍棒下受他降,低头才把沙门拜。背马挑包做夯工,前生少了唐僧债。铁脚天蓬本姓猪,法名唤作猪八戒。”
由此可见,猪八戒原来就是个野猪精,因为有本事被玉帝相中做了天蓬元帅。又因为喝醉酒调戏嫦娥,又把宫殿拱倒、偷吃了王母的灵芝才被贬下凡。根本不是上面说的仅仅是调戏嫦娥和投错胎。
猪八戒一点都不老实啊!
为什么猪八戒在这里敢说实话?
一是因为大家都是妖怪,不用顾面子,谁也不会笑话谁;二是自己有辉煌的过去,现在前途也光明,混的比这些妖怪好多了,所以又出起来了。
小结所以,猪八戒本来是个野猪精,为了面子编造了下凡的经历、隐藏了被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