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游戏盒,你手机里玩的最久的手游是什么?
玩的久的游戏不少,如果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游戏应该是《忍者龙剑传》系列了,特别是XBox360版本的《忍者龙剑传2》代就打了几百个小时,下面推荐给在座的各位吧。
FC时代的经典《忍者龙剑传》系列是1988年就问世的知名硬核动作游戏,我们小时候常见的FC上面有《忍者龙剑传》系列三部曲,特别是第一部由于当时的无限刷兵bug导致游戏特别难。只要视野离开刷兵的地点,再次进入敌人就会复活。在有些地形好不容易打死敌人,但是同时被敌人碰到后退后几步视野离开了刷兵点,不少玩家纷纷抱怨,因此《忍者龙剑传1》进入FC的十大困难游戏的排行榜也并不是毫无道理。顺便一提关卡4-2的《鲜烈之龙》堪称经典的BGM,非常的热血,强烈推荐。
之后的《忍者龙剑传2》增加了分身的技能,整体而言要比《忍者龙剑传1》代要简单了一些。FC上的最后一部系列作品《忍者龙剑传3》是公认最简单的一部了。特别是圆刀的范围比普通的到范围更大更广。大多数玩家应该都玩过这一部。
FC时代的《忍者龙剑传》也就到此为止了
3D时代重登巅峰在《忍者龙剑传》这个ip沉寂了多年之后,tecmo(脱裤魔)的制作人板垣伴信决定重新拾起这个经典ip,重新塑造故事剧情与角色,登录次世代主机。到底是选择2000年索尼发售的ps2和2001年微软发售的Xbox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Xbox的机能要更加强大,最终板垣伴信决定在Xbox开发《忍者龙剑传》的第一部3D化作品。
2004年《忍者龙剑传》登录Xbox,全新的3D化带给了玩家前所未有的震撼。龙剑、黑龙丸,双截棍、木刀、妖刀鬼彻等等多种近战武器,配合手里剑、风车手里剑、弓箭(多种)等远程武器,在武器的多样性方面就非常丰富。
不仅如此,在玩法方面的“落地吸魂”可以堪称是经典设计。即在吸收敌人死亡后的“魂”可以缩短蓄力的时间,这一设定也产生了关于“如何留魂”的一系列策略打法。
在AI方面,《忍者龙剑传》一贯保持这硬派的做法,虽然不再像FC时代那样“难”,但是在动作游戏中依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跟杂兵的较量仿佛是在玩一款格斗游戏,聪明的敌人知道进攻,知道防御,还有各种策略。不同兵种之前还懂得配合,同场3个敌人就算得上是非常棘手的情况了。
视觉方面《忍者龙剑传》特效较为华丽帅气。不仅打击感十足,断肢也非常具有表现力,这也是3D化之后的一大特点。
之后的《忍者龙剑传·黑之章》是《忍者龙剑传》的资料片,新增了一些武器、动画、难度选项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2008年板垣伴信再次推出《忍者龙剑传》的新作《忍者龙剑传2》,如果说1代更倾向于攻防,那么2代更倾向于进攻。敌人数量远远多于前作,而且高难度下的AI极其聪明,漫天的爆破手里剑宛如地狱一般,不少人将这作戏称为“是男人就撑过30秒”。虽然这作同样极其困难,但是在武器、动作、招式、断肢表现方面依然可以说是极其优秀。与《战神》系列、《鬼泣》系列并列进入“三大ACT”(四大ACT是加入了后来的《猎天使魔女》)
不过在《忍者龙剑传2》的制作后期,板垣伴信因为财务问题与高层决裂,以至于《忍者龙剑传2》在存在着很多bug的情况下就发售了,随后板垣伴信也离开了tecmo。尽管后来更新过3个版本的补丁,不过至今bug依旧层出不穷。(这里不多举例了,有些bug是良性,有些是恶性,有些纯搞笑)
2012年,在板垣伴信离开之后,他曾经的小弟早矢仕洋介继续开发了这个ip并且推出了《忍者龙剑传3》,初版的品质极其糟糕,全流程只有1把武器,让人诟病的断骨系统,动不动就发作的“姨妈手”等等都让《忍者龙剑传》的口碑暴跌。随后官方推出的《忍者龙剑传3:刀锋边缘》算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加入了更多的武器,调整了一些设定,还加入了隔壁《死或生》系列的几个妹子来捧场,之后这款游戏才可以算得上是可以勉强及格。很多人也吐槽小弟不会做游戏,小弟眼里只有妹子(指死或生)等等。
其他版本
由于微软手里有着前两作的版权,因此想要移植到索尼的PS平台必然要经过一些加工,这也就是后来的西格玛系列,PS3上面都是以西格玛为后缀,比如《忍者龙剑传2西格玛》,虽然游戏大体与原版相同,但是在一些设定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特别是“橡皮人”即血厚难断肢让人无法忍受,这可能是为了解决同屏人数过多的问题,但也就是这种改动让老玩家觉得西格玛不那么正宗。要玩就要玩原汁原味的xbox原版。
psv上面的后缀为西格玛plus,如《忍者龙剑传2西格玛plus》,掉帧导致吞指令,部分招式发不出来。双人任务模式智障队友只会送死,这让一款高难度游戏的难度更上一层楼。凡是说这部作品拿到了白金奖杯的人,不用想,一定是在吹牛。(修改器不算)
《忍者龙剑传3:刀锋边缘》在御三家ps3,wiiu,xbox360上面都有,但是因为机能不同,各自效果也有略微差别。
《剑勇传奇:忍者龙剑传Z》这个版本是我都懒得提的一个版本,多数人都称之为“哑巴Z”,平心而论这款游戏如果不带有“忍者龙剑传”的话,还勉强能说的过去,真的勉强。但是如果跟“忍者龙剑传”这个ip扯上关系,简直就是垃圾一般的存在。反派人物复活作为主角,去杀原来正统系列里的主角,从设定上讲就让人费劲。其他游戏设定也基本跟《忍者龙剑传》系列没什么太大关系。
其实除了《忍者龙剑传》系列还有很多游戏非常耐玩,像《怪物猎人》系列同样是几百小时起步,《鬼泣》系列也是百玩不厌,PS2时期的《神之手》打通几十遍仍然不腻,《铁拳》系列打了七八年了,好玩的游戏实在是太多了,时间根本不够用。
感谢阅读,我是AGamer,喜欢我的话不妨加个关注哦
现代舰炮能否击沉二战时的战列舰?
写在前面——这是一个还没开始就结束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的127mm/130mm舰炮在发射常规的30kg级高爆弹时,是不可能击穿二战新锐战列舰的主装甲盒的,更毋论构成击沉。通俗点讲,今天的舰炮在发射普通炮弹的时候,打在战列舰的主装甲上,就只是挠痒痒。
图为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佩伯号(USS Preble DDG-88)在2003年2月,用其127mm主炮进行炮术射击训练。留意图片右上角刚刚出膛的弹丸,以及炮塔下方抛出的炮弹药筒。
↑其实从设计目标来说,现代舰炮并不是用于打击战列舰这样具有良好防护的目标的。但无论如何,今天的舰炮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相较于数十年前就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战列舰,显然已经有了长足的提升。
↑穿甲哥并不想用一句“不能”,简单粗暴地阉割这一份属于武器的浪漫。请允许我在这里自作主张,略微修改一下题主提问的题目:如果二战水平的战列舰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回到了今天各国海军的军备库中,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用最新科技武装的、以战列舰为作战目标的127mm/130mm舰炮能否击沉战列舰?
一.采用动能弹药——鸡蛋碰石头↑探索用现代技术打造的舰炮彻底击沉战列舰的可能性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便是舰炮发射的弹丸要能在击穿战列舰厚重的主装甲盒后,依旧保有一定的穿透力。只有炮弹将战列舰的主装甲盒体击穿并深入舰体,才有可能损毁战列舰内部的核心零部件、损耗战列舰的储备浮力,从而才有可能击沉或是击毁战列舰。
↑在面对火炮射击的时候,二战末代战列舰都拥有相当强悍的生存能力。以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为例,该级舰一共安装了总重达22895吨的装甲,用于防御的重量占全舰标准排水量的比例高达33%。
我们以大和级战列舰410mm厚的舷侧主装甲带为一个参考值,由于大和级的舷侧装甲带有一定的倾角,在实战中弹丸更是很难完美地以90°的垂直入射角命中敌舰的舷侧装甲带。故此,弹丸入射法线方向的装甲等效必定会大于其410mm的厚度,我们不妨取一个500-700mm的粗略实际数值。
↑500-700mm的均值钢装甲靶板,今天的大部分120mm/12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穿甲弹都能够在2000m开外将其击穿。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用现代技术改造的127mm/130mm舰炮,发射尾翼稳定穿甲弹也能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并且对战列舰内部的关键部位造成致命伤害,进而通过诱爆弹药库等方式彻底击毁战列舰呢?
然而答案依旧是:不能。
↑今天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主要依靠极高的速度和细长的长杆结构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撞”穿敌方坦克的装甲。但关于这种弹药能否击毁战列舰,以下这点非常值得注意:
↑由于APFSDS采用细长的长杆结构,在其以巨大的速度撞击坚硬的坦克装甲板时,除了长杆头部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整个杆体也要承受巨大的应力。
就好像结构同样细长的弓箭在飞行和击中靶标的过程中箭杆会发生摆动一样,长杆穿甲弹在击中目标的同时杆体也会剧烈振动。
事实上,当目标靶板不是材质均匀的均值钢,而是软硬、粗细、间隙不同的复合体时,连坚硬的长杆穿甲弹在穿越这种复杂介质时,也是非常有可能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断裂的。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复合装甲便是在这样的思路中诞生的。其本质上就是用各种软硬不一的材料做成“夹心饼干”,以诱使敌方长杆穿甲弹在穿透装甲的过程中,长杆各部位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断裂,以大大削弱敌方长杆穿甲弹的穿甲能力。
↑而且在长杆穿甲弹穿透一层装甲板后,其入射角度也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偏移,甚至有可能会失控翻滚。如果两层并不垂直的装甲板间还有较大的间隙,那么长杆穿甲弹击穿下一层装甲的能力也会被大大削弱。
↑战列舰显然不只有一层装甲板,在外侧主装甲带后,还有数不胜数的舱室和各种杂七杂八的设备,还有数以米计的、由空气填充的间隙。
今天的APFSDS一定能够击穿战列舰最外层的主装甲带,但在击穿主装甲进入舰体后,面对纷繁错杂的战舰内部设备和布置,长杆穿甲弹还能存留多少动能、是否还能保持良好的入射角度,甚至会不会直接断裂,穿甲哥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所以,长杆穿甲弹能够击穿战列舰最外层的主装甲带,甚至是最厚的炮塔正面和指挥塔装甲。但其能够顺利深入战列舰舰体、从而击毁战列舰的可能性,在穿甲哥看来,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绝大部分战列舰的主装甲带都采用了经过淬火工艺的渗碳(有的甚至是铬、镍等硬度更高的合金)表面硬化钢装甲,其装甲表层的硬度极高,能够直接凭借超大的硬度磕碎来袭的弹丸,使其无法穿透装甲。
故此在战列舰时代,战列舰主炮多采用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大多在主穿甲体前安装了一个钝头的硬质被帽(上图中间最小的那个部件)。炮弹在命中目标的时候先以高硬度的被帽磕碎敌舰装甲上的硬化层,主穿甲体再进一步侵彻目标装甲。
↑今天的长杆穿甲弹,并不是针对表面硬化装甲设计的。因此当他们击中战列舰装甲板时,也许其钨合金甚至是贫铀制成的弹头不会被战列舰装甲的表面硬化层磕碎,但在骤停的巨大的加速度下,其后细长的弹芯折断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二.化学能弹头——杯水车薪采用化学能的破甲弹头和借助动能的穿甲弹头,基本上就是现今技术使用127mm/130mm炮击毁战列舰的唯二希望了。穿甲弹头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被枪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破甲弹头。
↑破甲弹的原理远比穿甲弹简单,没有什么结构强度弹芯材质等等问题,就是用炸药将熔化的金属向前推进形成金属射流,使劲烧就完事了。换句话说,上文提到的弹头被舰艇装甲硬化层磕碎、弹芯折断等问题,都不会在破甲弹身上出现。
↑而且,破甲弹基本上只需要提升药罩直径、提升炸药量、改进战斗部形状设计,就能近乎无上限地提升破甲深度。今天一些反坦克导弹对均质钢装甲的静破甲深度已经达到了1500mm以上。
↑但实际上,用破甲弹头攻击战列舰,比用前文提到的穿甲弹头还不靠谱——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无论是在穿甲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在舱室里的空气中,都会因迅速降温而令射流破甲能力被大大削弱。即便做出静破甲深度3米的超强破甲弹头,最多也只能打穿一两层舱室,根本不会触及位于战列舰深处十多米的弹药库等核心部位。
↑而且,破甲弹的后效仅仅只是一束直径最多只有几厘米的金属射流而已。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坦克里,这样一束金属射流是非常有可能杀伤车内成员、击中车内关键部位的。但在舱室间距离以米来计算的军舰里,这样一束涓涓细流恐怕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害。
三.说说另外两个不太靠谱的思路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不用制导弹药对战列舰的弱点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点穴”?
↑许多爱好者都知道朱姆沃尔特级胎死腹中的155mm制导炮弹。但实际上,美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127mm舰炮研发制导炮弹了。但即便用这种黑科技产物,也很难将战列舰彻底击沉。
一发127mm炮弹最多也就重50kg(其实美帝的常规127mm高爆弹弹丸只有30.7kg,50kg已经是一个放水的数据了),在这50kg中不仅要装下既占空间又占质量的制导系统,还要装下强度足够穿透二战末期战列舰152-224mm甲板装甲的穿甲弹头或是装药量足够的破甲弹头,并且还要保证整个弹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不至于在弹药击中战列舰水平装甲板时发生断裂或是引信失效。以上的这一系列指标,以穿甲哥对当今弹药技术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一个思路是放弃穿甲的尝试,而改用超量的高爆弹药“清洗”战列舰的上层建筑。这样做的确可以通过摧毁指挥观瞄设备来使得战列舰失去作战能力,但还远远达不到本文“击沉战列舰”的要求。
如果俄罗斯下一步要使用战术核武器?
谢谢邀请!猜想一下,如果俄罗斯下一步要使用战术核武器,他会投在哪里?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有什么不同?大家都知道,迄今为止,日本是唯一一个挨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也是真正在战场见到核武器的人,只有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6分02秒,“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市相生桥东南方约170米处的希玛医院的庭院上方600米爆炸,爆炸产生的当量相当于12500吨TNT,这是注定会载入历史的一天。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每秒3.2千米迅速向外传播,同时伴随着高温席卷一切。据当时公开报道,广岛原子弹爆炸致使7万人瞬间“气化蒸发”,外加12万多人在当年年底之前死亡。也就是说,“小男孩”原子弹致使20万日本人以不同的方式死亡,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长崎原子弹事件,是指1945年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导致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
据统计,仅1945年因此次原子弹爆炸而死去的民众多达14万人。随着日本天皇投降,二战落下帷幕。然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
自从有了“核武器”的出现,“核威胁”成了国与国之间博仪的杀手锏,众所周知,截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共有9个,包括俄、美、中、法、英这五个合法拥核国,以及朝鲜、印度、以色列的巴基斯坦这四个国家。美国是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个沙漠试验场 ,美国成功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核武器”的出现,当今世界上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人类世界上的灾难。当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后,曾经积极呼吁,主张制造原子弹的爱因斯坦有些后悔了,他曾经懊恼的对外界说到: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爆发,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类一定是拿着木棒和石头战斗。
言归正传,什么是战术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是指将核武器根据用途分为战术级和战略级,战术级主要用于直接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核武器。而战略核武器是用于大规模破坏敌方城市的大当量长射程的核武器。相比之下战术级则属于小当量和近射程。其中,前者可用于交战时对前线的支援。
现在俄乌双方在赫尔松战场出现了僵持阶段,双方共陈兵十万左右,准备拉开架势大干一场,乌克兰出兵七万多,俄罗斯出兵二万多,乌克兰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可是双方都不进攻,只是发生零星冲突,俄罗斯正在组织人力撤离“亲俄势力”的民众,双方开始打嘴仗,乌克兰指责俄罗斯要准备使用“核武器”。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某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乌克兰政府已经秘密开始了脏弹的制造工作,甚至就向乌克兰移交核武器的问题,乌克兰政府和英国政府代表在进行秘密接触。俄罗斯认为,西方可能会通过在乌克兰政府控制区引爆脏弹的行为,嫁祸给俄罗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反俄浪潮,为北约进一步扩大战争提供借口。
笔者认为:战争已经没有底线,俄罗斯近期不可能“战术核武器或战略核武器”,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不论从哪个方面,都会绝对碾压乌克兰,虽然美国既北约,欧洲同盟明里暗里支持乌克兰,中国有句老话:借上猫儿不捉老鼠;自己的问题,还需要自己去处理,所以题主提的俄罗斯往哪里投战术核武器,这是一个伪命题,是在有意扩大战争的影响力,让俄罗斯难以收场。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62307978960998247&origin_type=&origin_id=50454783032_3565605607673331724&alkey=1306_50454783032_0_356560560767333172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65605607673331724\",\"product_id\":\"3562307978960998247\",\"title\":\"鹏馨手抓羊肉260g 开袋即食 正宗西北手抓 懒人福音\",\"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ecom-shop-material\\/jNBRpxXQ_m_e9644da473b9d4e0fab25fd5542a5ddf_sx_858430_www800-800\",\"price\":6580,\"market_price\":6580,\"cos_fee\":987,\"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6230797896099824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454783032_3565605607673331724%26alkey%3D13_50454783032_0_356560560767333172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uMjb-rsBGgQIABAAIgAo556KlLqH97cx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9,\"item_type\":4,\"cos_ratio\":15,\"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6230797896099824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454783032_3565605607673331724&alkey=13_50454783032_0_356560560767333172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uMjb-rsBGgQIABAAIgAo556KlLqH97cx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正宗西北手抓懒人福音\"}","commodity_id":"3565605607673331724","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56230797896099824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454783032_3565605607673331724%26alkey%3D13_50454783032_0_356560560767333172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uMjb-rsBGgQIABAAIgAo556KlLqH97cx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65.8,\"price\":65.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6230797896099824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454783032_3565605607673331724&alkey=13_50454783032_0_356560560767333172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uMjb-rsBGgQIABAAIgAo556KlLqH97cxMAE\",\"shop_goods_id\":\"3562307978960998247\"}","img_url":"http://p3-item.ecombdimg.com/obj/ecom-shop-material/jNBRpxXQ_m_e9644da473b9d4e0fab25fd5542a5ddf_sx_858430_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65.8,"promotion_id":"356560560767333172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鹏馨手抓羊肉260g 开袋即食 正宗西北手抓 懒人福音"} --}
10亿摄氏度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概念,1℃是怎样确定的,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将这个温度段100等分,每一分就是1℃。
沸水温度100℃
那么10亿摄氏度,就是10亿个1℃,这个真不好想象!就如同我们是一个人,而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超过10亿,那时全国人口就是10亿个我!
我们人类生存环境中,10亿摄氏度的温度,既是无法体验的,也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存在,是有温度范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这个世界都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冰雪天地,天寒地冻
物理学家卡尔文定义了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15℃,那时我们已经找不到山川湖泊之美,一切都不复存在!到底是什么状态?真不好说!因为,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不过,有我们熟悉的世界,温度降低,物体会冻破,估计,零下273℃,就连质子、中子、电子都冻破了!
至于最高温度,物理学家以为没有上限!也就是想有多高就多高,包括10亿摄氏度!
一个奇点爆炸
那么,在10亿摄氏度的时候,物质世界是什么样的状态?根据大爆炸理论知道,在宇宙未形成之前,有一个奇点,突然发生爆炸,这就是宇宙的开端!10亿摄氏度的温度,只有大爆炸以后的一段极短时间内经历过,以后基本再没出现过,现在太阳内部中心也就2000万摄氏度,即约为0.2亿℃,那只是10亿℃的50分之一。
10亿摄氏度的观念清楚了,我们再了解10亿摄氏度时的状态。
大爆炸发生于约150亿年前,是由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称为奇点处发生的。
浑沌世界,全是基本粒子
大爆炸后10的负43次方秒,温度为10的32次方℃,这个温度高的没办法想象,宇宙密度极高,状态无法想象。大爆炸后10负35次方秒,温度为10的27次方℃,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
大爆炸后10的负12次方秒,温度降为10的15次方℃,质子和中子及其反粒子形成,玻色子、中微子、电子、夸克以及胶子稳定下来。宇宙变得足够冷,但依然是10亿℃的一百万倍。
大爆炸后0.01秒,约1000亿℃,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也形成,不过比例很小。大爆炸后0.1秒后,温度为300亿℃,中子、质子大量形成,为形成原子核具备条件。
原子形成
大爆炸后1秒后,温度为100亿℃,有了中微子向外逃逸,有了正、负电子湮没行为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还没有原子核。
大爆炸后10秒后,温度为30亿℃,氢、氦等小原子核稳定形成。大核还没有,原子也没有。大爆炸后35分钟后,温度约3亿℃,有了比较大的原子核形成,但依然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约1万年,温度降为10万℃,开始由原子核与电子形成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温度3000℃,中性原子形成,宇宙有了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团,最后形成恒星,再形成恒星系。
星云团与星系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自从宇宙形成以来,10亿摄氏度的温度 ,也就在大爆炸之后10秒到35分之间极短时间存在,物质状态,也就原子核、电子、光子、基本粒子等,还没有原子,更没有分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