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推广人,请你说说全民推广中医学的好处?
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五千年来护佑着华夏子孙的健康平安,促进着民族发展,中医是民族的精粹。近代以来,适应快速社会发展阶段的西医在我国快速发展,中医的发展传承收到了制约,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中医,排斥中医。中医发展迫在眉睫,全民推广很有必要。
首先,全民推广可以提高国民对中医的重视和认识。如今,西方文化思想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人唯西方,对中医认识不够,而且更不正确。通过全民推广唤起民族文化、民族医学的自信。
其次,全民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掌握中医知识。中医讲究治未病,掌握中医知识能够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全民推广可以促使更多人传承中医学。中医的传承与学习比西医要复杂的多,中医的特点不利于规模化。中医的修习需要更充分的基础知识,需要更灵活的诊断治疗方法,没有足够的知识与实践的积累是很难有成就的。全民推广有利于促进年轻人的学习。
不会销售的人?
说个案例:
有一名红木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准备去拜访一位老客户,因为这位客户说有考虑再添置一些家具。老客户已经购买他们公司的大红酸枝家具两年多了,销售经理想上门去帮助客户做个家具保养,顺便看看能否做成一单生意。
于是他去到了这位老客户的家里,一边帮助做家具保养,一边跟客户聊了起来。他说:“您这套家具保养的还不错,都已经包浆了,除了边角有些轻微开裂,其他都还挺好的。”
客户说:“是啊,我平时用它们都很小心,什么烫的东西,锋利的物品我都不让他们放上面,没事我就盘它。对了,这套家具现在买要多少钱?”
销售经理回答道:“您当初真有眼光,现在原料越来越少,工人的工钱也越来越贵了,这套沙发至少涨了10万。”
客户开心的追问道:“我最近还想给老母亲的房间换套床和顶箱柜,预算5万以内,你有什么推荐的?”
销售经理给客户推荐了黑酸枝的家具,客户又问:“我有个朋友买了血檀的家具,看去也还不错,挺大气的,前段时间还跟我推荐来着。你觉得是黑酸枝的好还是血檀的好?”
销售经理想了想,这样回答:“黑酸枝和血檀在外观上其实都差不多,不是行家很难看出来。您的沙发已经选择大红酸枝了,黑酸枝比血檀颜色更接近大红酸枝的颜色,这样视觉上也能更加统一些。”
“哦……”客户有点犹豫。
看客户的表情,销售经理觉得他确实有想要购买的欲望,于是他又说到:“血檀其实还不错,只是有些人对血檀会过敏,有些人不会,我不太想推荐这个材质。其次,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血檀都是刚果产地的,密度不能跟赞比亚产地的血檀比,商家为了卖出好价格,都说自己是赞比亚的。就像黑酸枝,**市(红木生产基地,我不想黑他们)有很多工厂用的是柬埔寨黑酸枝,但是跟客人说是印尼产地,我们从不这么说!我们的材料是柬埔寨的就不会乱说成印尼的,相同的预算是不可能买到印尼黑酸枝的,一分钱一分货!”
看着客户惊讶的表情,销售经理笑了笑,继续往下说:“目前黑酸枝家具的价格比血檀略低,与您家的家具也比较搭配,所以综合起来,我觉得黑酸枝比血檀更适合您。”
后来,销售经理回到了工厂,给客户拍了几套黑酸枝家具的实物视频,客户当天就付款购买了。
根据以上案例,总结以下销售“2+3”法则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2”——关于机会与预算(1)争取到与客户见面的机会
案例中的销售经理就是通过上门保养的行为争取到与客户见面的机会,要知道,见到客户销售成功的机会比没有见到客户销售成功的机会高50%。如果你想要做好销售,就请想方设法去与你的目标客户见面。
(2)掌握客户的预算与消费承受力
后来我们才知道,案例中的那位老客户这两年生意出了问题,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买大红酸枝的家具(是黑酸枝10倍的价格),只能承受几万元的家具,所以他说的预算确实是他真实的承受力。
“3”——关于需求理论(1)安全需求
当客户让你在两种价格相似的产品间做推荐时,你要为他去思考,哪种产品更能够保障他的安全。血檀材质会引起小部分人的过敏,而客户又是买给老母亲用的,当然重视安全保障,即便是有1%的可能,也不想去尝试。
另外就是关于产地之说,一是显示这家公司的诚信,二又能让人觉得你特别专业,是值得信赖的人,给人以安全感。
(2)社交需求
客户因资金问题,不能购买原来标准的红木家具,但又不希望别人看出来。所以推荐两种难以分辨的材质,但价格又相差10倍的产品,这既满足了客户的面子问题,又促成了生意。
(3)尊重需求
投其所好。在一开始就对客户当初购买大红酸枝的产品表示赞赏,现在市场价格升高,让客户有赚到的感觉。另外,就是上门服务这个举动,让客户有VIP的受尊重感,有这样的专属服务你还会想着去买其他家的产品吗?
可馨职隅,职场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请关注 @可馨职隅
莫名其妙被拉进群里?
被拉进群不是无缘无故的,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原因的,比如你可能会有炒股的朋友,或者有微信咨询过某些人士,这些都可能是被莫名拉进群的原因。
其次,知道大师每天讲课,至少说明题主还是在关注的,也说明题主不是特别的反感,否则可能早就取关了,只能说题主可能在观察体验居多,是在怀疑和犹豫中再关注群里的课程和推荐的股票。
其实,不是说大多股票群都不可信,只是你并不清楚讲课的老师的背景,或者对于老师的宣传也是将信将疑的。对其判断,只能从讲课的内容实质上以及推荐股票的获利情况来衡量。如此,信与不信,其实自己都可以轻易判断。
想要避免入坑,难也不难。首先记住的是轻易不要掏钱,多听,多看,多体验,只有感觉对自己有帮助了,那么才可考虑适当的合作。
怎么做好运营推广?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以后,市面上出现的服务同质也越来越严重,同样出现的APP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多的用户,喜新厌旧已经成为用户的本性了。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产品运营人员到底该如何做,才能真正的留住用户的心。
很多时候,产品运营的同行都对精细化运营的理念理解模糊。那么在菜头先生看来,所谓的精细化运营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就是在用户、渠道、内容三个方面下功夫。具体的做法是收集用户的信息数据,然后让用户属性化,渠道更加的精细化,内容更加的个性化去吸引用户。那么下面菜头先生就围绕这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理念。
第一、用埋点的数据让APP的用户在你面前更清晰
很多时候我们在收集用户信息的时候,都会倾向于在产品的注册页面,尽可能多的收集用户的信息。比如昵称,手机号码,邮箱等信息,甚至有的很多还会需要填写地区、性别、年龄、生日等等。但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有时候还是需要考虑0-3原则,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每多一步的操作,就会提升用户流失的风险。
那么面对于此,到底该如何呢?那就需要在APP产品的一些功能步骤上加一些数据埋点,比如电商APP的列表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页面等等。这样的话也许会搜集很多用户的属性标签。比如山东地区的王小姐7月12日购买了连衣裙”,这里面通过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到用户的属性有“地区+任务+时间+行为+产品”等等属性,每当我们增加一个用户数属性,在我们面前的用户画像就越清晰,我们运营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第二、渠道要精细化,我们要把握好每个有用的渠道
对于产品运营来说,我们可以有很多渠道,比如push、短信、APP内部banner位、APP启动页等渠道。那么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渠道,什么样类型的用户用什么样的渠道就是我们在精细化策略中重点考虑的。比如对于活跃用户,我们可以采用push、APP启动页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在用户的手机中展现出来,最起码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对于一些沉睡用户或者流失的用户,我们可以采用短信、邮件的形式,去提醒一下用户。因为这两个渠道展现力具有很强的展现力,对于用户来说是最直观的。
第三、内容要个性化,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推送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分类,但是不管是搞笑的,天气类的,资讯类的,都需要和APP本身的业务有所关联。每一期的选题都需要我们仔仔细细的去选题和策划。同样,当内容做好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如何去推送,推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推送的频率和次数。
有人曾经问我,微信公众号是不是每天都需要推一篇?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推一些质量高的即可。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推送最好,我认为人们休息的时候最好。
作者:菜头先生,产品运营,专栏作家,一个集产品运营和设计于一身的实践者。
她朋友让她先做拼多多?
首先做生意,无论淘宝、拼多多或其他,都得有个基本思路和市场调查。
题主女友,想做淘宝,但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先做拼多多。这就有一个纠结的问题:如果拼多多成功了,还有必要转做淘宝么? 反之如果拼多多失败了,还有勇气转淘宝么?
可以判断一个基本情况,题主女友对淘宝和拼多多乃至电商行业不甚了解。建议你们结合自己的货源、投入资金、市场定位做一个调查了解。
首先拼多多,不可否认,拼多多的这几年发展是迅速的,也有大批先行者在拼多多赚到了钱,但是拼多多除了便宜就没有其他明显特色或者说优势,这也注定了拼多多只能走低端产品,利润率过低。面对的客户群体又以三四线地区为主,消费能力低又难伺候,维护成本高收益低。
现在开拼多多,投资也不小,基本也都是靠刷单而出单的,认识的一个朋友做食品的,一个单品前期刷单就刷了2万单,销量才稳定住。 利润呢,每单只有不到2元。 对拼多多来讲,要想长期维持价格优势,只能压榨卖家。
至于淘宝,现在淘宝的投入也是公认的大,甚至超过实体店。而且大家也都明白现在流量往天猫倾斜的厉害,C店的流量少的可怜。冲不到第三层级根本赚不到钱。但是第三层级以上的卖家只占全部卖家的10%左右。
大家公认的,现在做电商,大类目碰不得,除非你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好做的都是比较偏门的类目。现在淘宝这块已经覆盖了很全面了,找到这种类目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拼多多还相对多一些。
说一千,道一万,小马过河,听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未必能给你带来多大帮助,还需要自己调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