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家有女,历史上有哪些丧心病狂的事件?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丧心病狂的事件,今天聊聊一座建在和平年代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的铁证,大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纳粹残忍虐杀,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国家破碎,百姓流离。法制和人权惨遭践踏,在集中营被关押的人毫无尊严的活着,如牲畜一般被纳粹宰割。原本以为,集中营这种凶暴的产物只会在战乱的时代出现,可在和平时期,没有战争,社会安定,社会上法制建设也相当完善,可类似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产物也出现,就发生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韩国。名叫兄弟之家福利院。
在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经济实现腾飞,国家实力迅速增强,也具备申奥实力。但是朴正熙认为,街道上流浪人员太多,影响市容市貌。总统朴正熙下发了“内务部第419号训令”,发起净化运动。训令的内容很简单,让韩国各地政府“监视和保护流浪者”,而当时的韩国政府根本无心去管理街上的流浪人员,就将这项任务丢给了当地福利机构。所以,在那时相应的政策就是,福利机构收容流浪者越多,获得政府的补贴也就越多。
但是糟糕的是,所谓的“内务部第410号训令”,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流浪人员。于是下面做事的官员、警察就抓住这个漏洞,将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残疾人、小摊贩、甚至在街边闲逛的醉鬼和学生都成为警察的抓捕对象。
(全斗焕接见朴仁根)
当时韩国最大的福利机构之一,是位于釜山名叫一家兄弟之家的福利院。兄弟之家的负责人叫朴仁根,在釜山一直是个头面人物,政商两道都颇有影响力。从1965年开始,他就担任韩国流浪者福利协会的首任主席,两次获得过国家社会福利成就奖章,参与过政府咨询小组,甚至1985年他的“事迹”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在那时,朴仁根可是韩国有名的”大善人“。
从1975年开始,兄弟之家福利院就开始大规模收容“流浪人员”。警察也在街上大肆抓捕“流浪人员”。而警察和福利院看似为社会减轻负担,实则背后是无比肮脏的金钱交易。
其实这些“流浪人员”,并不都是失去工作能力之人,反而大多数是社会底层人员和无背景人员。显然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不需要福利院救助的人。看似传播人间温暖的兄弟之家福利院,其实是政府与朴仁根相互勾结所设立的谋利集中营。
(巡逻的警卫人员)
大量的“流浪人员”被警察抓捕进入兄弟之家福利院,警察则是按人头拿福利院提成,送一个人去就有一万韩元,要知道,那时的巡警工资也就八九万韩元,诱惑可想而知。进入福利院的人们并没有享受到补助,兄弟之家福利院建立在釜山偏僻之地,周围都有警卫把守,没有人进去窥探其中情况。后来所了解到兄弟之家的情况,都是从兄弟之家幸存者口中所知。
首先,兄弟之家收容大量的所谓“流浪人员”,是谋利的,并不是所谓的救助他们。其谋利方式分为三种。
首先,是政府的补助。福利院由政府搭建,政府府会按人头给福利院发补助,给流浪者买食物、衣服,维护各种设施。人数越多,补助也就越多。福利院每年最高能拿到500万美元,但是这些补助大多被福利院管理人员和当地官员拿走,极少用在补助流浪人员。
其二就是强迫流浪人员进行劳动,而且是无偿劳动。兄弟之家在巅峰时期,下辖20家工厂,从服装厂到建筑公司无所不包。赚到的钱全部进了福利院,流浪者拿不到一分钱。成年人通常从事建筑等重体力劳动,儿童则是从事服装。渔具生产这类轻活。
而且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稍有懈怠就会被看管的警卫人员殴打。轻则负伤,重则直接惨死。
(兄弟之家幸存者抗议政府)
其三就是倒卖儿童。韩国向国外输送儿童的历史,自朝鲜战争就开始。美国等国家建立国际收养程序,向福利院或者监护人支付1万到1.5万美元补助就可以收养一名韩国儿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家庭收养的孩子有60%是韩国儿童,所以,那时候兄弟之家等福利院也做起了倒卖儿童的肮脏买卖。
根据美联社近些年的调查,兄弟之家光靠倒卖儿童,每年获利就高达2000万美元,涉及儿童数量估计可达数千名。
在那时,街上可能有走失儿童,走失儿童一开始去寻求警察的帮助,而警察就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以帮助儿童之名,将走失儿童绑架到兄弟之家。年龄小一点的则被倒卖至国外,大一点的可能会留在兄弟之家进行劳动,并被守卫人员侵害。
而国外市场需求大,仅仅去街上抓捕流浪儿童,数量根本不够。于是兄弟之家决定主动出击,为了搞到更多的婴儿,院方甚至会主动出击,劝说未婚先孕者、单亲母亲和贫穷夫妇,向他们大肆渲染养大孩子所面临的艰辛,以及孩子在福利院将会受到的良好待遇——吃好、穿好,受到良好的教育。出于信任,90%的母亲都会接受劝说,将孩子交由福利院抚养。但是这些婴儿转手就被卖到国外,至于兄弟之家卖出多少婴儿和儿童我们无法得知,还有这些婴儿和儿童是否全部被国外家庭收养,我们也无法得知。
而留在兄弟之家内的“流浪人员”简直就是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狱。他们被兄弟之家的警卫人员肆无忌惮的侵害,报警吗?就是警察将他们送进来的。报官,当地官员都被负责人朴仁根所贿赂。
在兄弟之家内,大多都是儿童,流浪人员、残疾人,反正都是社会底层人员和弱势群体。可兄弟之家是朴仁根和当地政府勾结所设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一个残暴的地狱。这些警卫人员,穷凶极恶,没有对这些弱势群体有些许仁慈。为了让关押者服软,一进入福利院就被毒打,伤重到三天无法吃饭。
除了殴打,警卫人员还对关押者实行强奸。许多男童、女童、女人白天需要劳动,晚上则是被他们侵犯。被当夜晚降临,疲倦不堪的女孩就被绑在床上,任警卫们侵害。而关押人员休息、吃饭的时间都被严格控制,吃的东西都是菜市场和屠宰场的废弃物,而且吃不饱或者吃不上饭的情况比比皆是。在那里若是想穿上合适干净的衣服、尺寸合适的鞋子那是异想天开。卫生根本得不到保障。而且许多整个兄弟之家内外都有警卫把守,根本就不是什么福利院,简直就是韩国版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而兄弟之家的关押者,大多数都是绑架而来,其中有60%被警察抓捕过来的。
(朴仁根)
被关押者被打伤后,往往伤口恶化,但是兄弟之家并没有什么医院,伤者只是由十几岁的孩子照顾,这些伤者往往得不到救助,就凄惨死去。根据给出的官方数据,兄弟之家在12年间就虐杀了513人。其实真实数据远大于官方数据。
而且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兄弟之家处理尸体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成人的尸体大多草草掩埋,而婴儿和小孩的尸体小,往往被当做垃圾烧掉,尸骨无存。甚至兄弟之家还存在买卖尸体的行为,有些尸体会被卖到医科大学做科研。
就这样,这座人间地狱运转了十二年后,一位叫金永元的年轻检察官到釜山履职时发现了兄弟之家。因此他决定彻查这件案子,将朴仁根这个人间恶魔进行处罚。但是这件案子一开始查的时候,就受到釜山政府的阻扰,许多官员牵涉其中。就在拘捕朴仁根的第二天,釜山市长就严令放出朴仁根。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就连时任总统全斗焕都派遣特使来告诫金永元,停止彻查此事,因为汉城奥运会即将举行,此事恐怕会影响韩国形象。
金永元无奈,只得答应整个调查不会扩大化,可见朴仁根势力背景之深。其实,兄弟之家之所以能够罪恶的运转十二年,政府官员也得到不少的利益。而金永元在多方势力的阻扰下,仍然在朴仁根的家中搜到其贪污11.5亿韩元的证据。因为韩国的法律规定,只要贪污超过10亿韩元就被派处终身监禁。可金永元还是太过于年轻,釜山市政府为了偏袒朴仁根,私自将贪污金额从11.5亿改为6.8亿,罪名被改为修建违章建筑,被判处两年监禁。出狱后的朴仁根将福利院以2700万美元出售,成立兄弟之家基金会,继续做生意,直到2016年去世。
而数百人在福利院被虐杀,至今没有人为其伸冤,从兄弟之家幸存下来的人们,至今还被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困扰,患上精神疾病,一生悲惨落寞。兄弟之家的幸存者曾数次向韩国政府抗议,请求彻查当年那件案子,但是政府以证据陈旧为由进行搪塞。可见,在当今的韩国政坛中,那些当年参与兄弟之家运作的政客怕民众揭露自己的罪行吧。
一个人间炼狱,他的负责人朴仁根被政府颂扬为大善人。一座人间炼狱,数百人惨死在其中,而这座人间炼狱却存在于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一个和平年代足足十二年。一座人间炼狱,在政府和警察的运作下,足足存在了十二年。而当有人伸张正义时,在大量证据面前,政府却帮助恶魔减轻刑罚。而到现在,韩国政府都不敢去彻查那件案子。
还依稀记得电影《烈日灼心》里面的一句台词:“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细细品味这句叹词,在细细回顾这件事件,你会知道,在和平年代存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丧心病狂的,但又似乎是合理的。
揭阳民族风俗?
揭阳8大风俗民情你了解吗
1、岁时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2、婚嫁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遗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后发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儿出嫁当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礼品同往男家,称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欢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种仪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戏剧中宾相一样的老妇女,唱四句“祝颂语”来主持,四句有约定俗成的,亦有现场自编的,大都押韵,诙谐。揭邑另有一俗,为其他地区少见,即将要结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丧(一般指长辈),则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则要三年后方可行嫁娶之礼。这些旧俗一些地方尚有留传,而大多数地区已是婚事新办,简办,就连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时尚也渐成风气。
3、赛龙舟
揭阳赛龙舟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揭阳素称水乡,溪涧交错环绕,榕江南北二河、练江、龙江水深流长,河面宽阔,波平浪静,是划龙舟的好地方。赛龙舟活动,历代不衰。揭阳龙舟,规格较为统一,在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舟长32米、宽1.5米,共设桨25对,舵一支。揭阳龙舟,造型美、气魄大,龙颈修长,龙首高昂,威武俊秀。每年端午节前,龙舟落水时要举行仪式,然后进行训练,称“试桨”。龙舟赛有四种形式:表演赛,友谊赛,胜负赛,锦标赛。清末曾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曾发起主持、邀请潮阳、普宁、揭阳等地龙舟队在榕江南河进行比赛,结果,揭阳棉树红色舟夺魁,丁日昌授予“钦差大臣丁赏”红绒锦旗一面。
4、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相传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队分前棚后棚,前棚一般由36个人组成,大型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一步一呼,队列变化或“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四虎并驱”,或“二龙相斗”,翻腾穿插18套式。后棚人数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过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配合前棚演出。
5、潮剧
潮剧,是潮汕地方剧种,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间,揭阳潮剧已有本地特有剧目《荔镜记》、《苏六娘》等。潮剧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板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线,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角色早期生、旦、丑、外、贴、末、净等七角,至当代发展为十种丑、七种旦、五种生、三种净,其中以丑、旦表演最有特色。晚清,揭阳不少潮剧班,行当齐全,阵容严整,演艺高超,蜚声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县棉湖桥园的“老玉堂春”、揭东县曲溪寨内的“老玉春香”、渔湖江夏的“老源正”等。现在潮剧界演艺名流,不少是揭籍艺人。
6、纸影戏
纸影戏,俗称皮猴戏,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透过灯光在棚窗纸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种戏剧形式。至清未,改影现为形现,将原皮革或纸版平面雕形改为木偶立体造型,木偶背部和两手各穿一根铁线,以供操纵表演。低影改为木偶,但潮人习惯仍称为纸影戏。纸影戏也属地方剧种,有正音戏、潮音戏、晚清以后,揭阳纸影戏十分盛行和普及,纸影戏班多达几百家。纸影戏表演时,台内仅有五、七个人,包揽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和鼓乐,故潮俗有“手打鼓、脚打锣、口唱歌、头壳撞深波”之谣谚。
7、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发端于明代中晚期。潮汕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选茶,潮人最喜乌龙茶等。选水,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炭火,潮人最喜用“绞只条”炭,此炭无烟,具有炭香气味,以此炭烧水,火势均匀。茶具则有茶壶、茶杯、茶锅、茶洗、茶碟等12件。泡茶之前,选用开水把茶壶、茶杯烫过,称为“热罐、热杯”,装茶叶时,讲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顶部。还有“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饮茶纵横谈》一书中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潮汕工夫茶。”
8、广场文化
游神赛会
揭阳地区游神,以游城隍神和关帝神最为隆重。旧俗均在每年正月间,时城中绅士和各馆头先择定吉日游神。游神方式多种多样,大型的配有高灯彩旗、花灯、扮景、醒狮队、大朋标、大锣鼓、笛套音乐、英歌舞等。乡间游神,各村时间不同,方式大同小异。游神时,必伴演大戏,称为“神戏”,据说专为神演出,故戏台均搭在神庙正面。旧俗赛会多在每年九月进行,但也有于本村社庆日进行的。赛会时,各村供奉村信仰之神,备齐“三牲”、“五牲”、及用食品精制成的各种艺术品,如用糯米粉制成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摆列于神座前,既是拜神,又是比赛看谁手艺高。
烧龙
揭阳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之古乔,即今磐东之乔西,乔东,乔南。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起,开始游龙迎春,至初十晚烧龙。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另外,烧龙时天气尚寒,而舞龙者仅身着短裤,身涂植物油(火星掉在身上易滑落),烟火映照之下,全身红光发亮,成烧龙时又一奇景。相传烧龙活动是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行彩桥
行彩桥是揭阳民间一种祈福民俗,历史悠久,流行于今揭阳市区和揭东县一带。活动时间一般均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六日之间。在十一日之前是筹备阶段,好各处桥梁由附近群众用榕叶、彩带、彩灯装扮。十一日称为“行头桥”,十五日正日称为“行二桥”,场面比行头桥较为隆重,十六日称为“行尾桥”,是这个系列活动中的最高潮。旧俗称:凡参加行彩桥的人,都暗祈神赐福,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行侨肚,明年娶雅么”等。“行彩桥”习俗历代相传,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为“四旧”一度中断,近年,城乡之间又兴起。
观花灯
观花灯是揭阳民间一种游艺风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观灯其历史渊源也早。据清《揭阳县志・岁时》载:“上元张树灯,放烟花,扮人景,舞狮子,猜灯谜;妇女渡桥,谓渡厄,或采青拾瓶嘴回归,取义生男;乡村架秋千为戏,斗畲歌,唱得佳音获胜。是晚欢饮彻夜”。元宵观花灯,揭阳城乡甚为盛行。节日前后,花灯鼓乐,满城如醉。各式各样花灯,比比皆是,有屏灯、纱灯、花灯等。
万家灯火大结局?
喜及堂夫妻同心把喜肇庆制衣厂搬上轨道.
花抗癌,鼓励帆追回贵,帆其实自卑,不敢高攀.
婷与水突然从美回来探花,花大喜,喜赞花当年没有为婷选错路.
安之弟妹投资科网股和地产股弄至负债累累,而母凤更因炒楼而弄而精神失常.馨巧遇成,馨之成功与成之失败成对比,成向馨说安迷奸丽一事,馨一听呆在当场.
馨本想找安晦气,但馨看到安家如此下场,觉天已经惩罚了安,心中原谅了安.
升生意失败,欲问家人借钱不遂,觉被喜赶绝,一怒之下将喜家恣意破坏,然后不知所踪喜心痛.
喜为失踪之升担心不已,而妹依然希望寻回昌.贵为新宾馆张罗,成向贵推荐其酒店图则,贵已不再相信成.
贵向帆示爱,帆不敢面对,借故离去.
妹在云从美国寄来之照片中,发现相中人与昌相像,非典型肺炎爆发,众人担心.
在美国之甜儿怀疑自己患上非典型肺炎,不肯见进.贵旅行社生意大跌,酒店亦不知能否如期举行.
贵不敢告知喜.安带病向馨道歉.
馨知安已改过,原谅安.
喜与堂在街上巧遇昌,但昌认不出喜.喜认定这人是其弟昌,喜抱有希望.
当年掉乱儿子真相终被众人知悉,水喜和乃馨方感天意弄人,
新万家灯火大结局罗子哥残疾?
结局中罗子哥因为车祸,导致残疾了。
﹝结局篇﹞ 喜知贵酒店因非典炎而受影响,琴、波及庆等仗义相助。升与女伴唱因财失义,最狼狈之际遇到兴及堂,升无地自容,兴鼓励升振作,升自惭形秽。贵为酒店奔走,帆一直关心着,贵感温暖。安出院,馨送补品予安,馨对安之恨意全消。雄向仁认错,错怪仁是失职父亲,仁才知道娟已把真相告知雄。妹与来终于可重遇昌,妹感动不已。踏入千禧年代,喜家等各人皆有不错之成绩,喜在肇庆兴建之学校终可成立,庆亦开设甜品屋,众人合家欢乐,喜及堂夫妻二人笑看万家灯火。
万家灯火阿昌结局?
万家灯火结局
﹝结局篇﹞ 喜知贵酒店因非典炎而受影响,琴、波及庆等仗义相助。升与女伴唱因财失义,最狼狈之际遇到兴及堂,升无地自容,兴鼓励升振作,升自惭形秽。贵为酒店奔走,帆一直关心着,贵感温暖。安出院,馨送补品予安,馨对安之恨意全消。雄向仁认错,错怪仁是失职父亲,仁才知道娟已把真相告知雄。妹与来终于可重遇昌,妹感动不已。踏入千禧年代,喜家等各人皆有不错之成绩,喜在肇庆兴建之学校终可成立,庆亦开设甜品屋,众人合家欢乐,喜及堂夫妻二人笑看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