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故事,中外名人谦虚的故事?
1、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2、莫泊桑
左拉曾这样描述过他的学生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他往往一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眼睛明亮而含笑,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布满欢快朝气的年轻人后来竟一举推出了《羊脂球》那个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
他默默地听我们的谈话,然后他的作品源源而出,显出了炉火纯青的功力。完全可以说,《羊脂球》的享誉文坛,是谦虚好学的结果。
3、戴震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
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
4、徐悲鸿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
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5、扁鹊
有一次,齐国的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然而扁鹊却坚决不受,说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国王闻之稍感不解,问道:既然你的两个哥哥的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何此二人名不见经传?
扁鹊答道:“我二哥扁雁能够治大病于小恙,还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之时,就能加以诊断并及时根治。所以他只是在家乡的村里小有名气,村里人知道有小毛病可以去找二哥。
而大哥扁鸿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什么毛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
所以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高明,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只有我扁鹊,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哥哥才是神医,而我只是名满天下的名医。
短文苏格拉底的故事答案?
1.“蜡”指什么?
第1个“蜡”指苏格拉底的时间,第2个“蜡”指他的传承者。
2.(1)“把”字句:导师苏格拉底都把他找来的人婉言谢绝了。
“被”字句:他找来的人都被导师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
(2)陈述句:你找来的人,不能成为我的传承者。
3.概括段意。
(1)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想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2)助手找来了许多人,令苏格拉底很不满意。
(3)苏格拉底告诉助手,最优秀的传承者其实就是他。
苏格拉底举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当时,苏格拉底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雅典市中心的广场上发表他的演讲和讲座,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聆听。
据传说,有一天,苏格拉底在广场上向听众发表讲演,他并不是在讲解哲学的原则,而是在解释一个生活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妇女来找他的事情。当他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苏格拉底向听众提出问题:“那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听众们思考了片刻后,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只好嘲讽道:“你们听得很开心,但却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吧?”这时,有一个人在听众中举手表示愿意给出自己的回答。苏格拉底很高兴他的讲演终于有了一个回答。
苏格拉底问这个人:“你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这个人简短地回答道:“非常抱歉,我现在仍然在思考,我还没有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赞赏地回答:“很好!你知道自己的无知,这就足以证明你比那些装饰自己的人更为聪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具有智慧,但我们不应该自诩为全知全能的存在,更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以及自己的身份。
哲学家维特根斯的一生故事?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传奇的一生1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出身在工业巨头的富豪之家,他把父亲留给他的巨额财产全部送人,然后白手起家,他一生从事过无数职业,他想做什么就做了什么,并且始终被自~杀的阴影笼罩着,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是充实而伟大的一生,正像他临终时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我想说的是他度过了哲学的一生。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路德维奇.维特根斯坦的东西,大家可能对维特根斯坦并不熟悉,我之前也是,但是经常有名人提到维特根斯坦,这个名字逐渐如雷贯耳,并且很多人把他似为神人,特别推荐我们一定要读一读他的东西。维特根斯坦有着极其传奇的一生,他让我们对哲学家开始刮目相看,多了一丝兴趣,更多了一层敬意。维特根斯坦的大名没有海德格尔、罗素、苏格拉底、康德、叔本华、柏拉图、黑格尔这些人名声大噪,但是在哲学家的行列我们确实漏掉了最伟大的一个,那就是路德维奇.维特根斯坦。有人说他是西方哲学的起点和终点,是哲学的终结者。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曾经震动了整个西方哲学界,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许多与他同时代和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包括他的老师罗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学。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哲学方法论、逻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他的老师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评价是:天才人物最完美的范例,一生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在西方哲学界,有人称他的哲学为上一世纪唯心主义哲学转变为本世纪分析哲学的“革命”;也有人称他是把现代哲学方法“推进到决定性转折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不仅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他的传奇还体现在他一生从事过无数职业,参加过一战、当过园艺师、门卫、乡村老师、建筑师、到苏联寻梦做一名体力劳动者,医师。他试图通过这些人生经历来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和完成他的伟大哲学。孤独和抑郁一直伴随着他,家族的精神疾病让他经常陷入自~杀情结,别人的一生都是与天斗与地斗,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是与自己斗。这个哲学怪咖还把家族留给他的巨额财产全部送人,以充分证明他能通过自身努力真正实现他对哲学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完善。他不断地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狂野,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不断思考哲学最根本的意义,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我们不能说他是人生的赢家,但是他却过了随心所欲充实的一生。他不提倡迂腐的学术,却和哲学较劲一辈子,他不停地翻转他的老师的课堂,不断尝试各种职业的生活体验,同时还要不断抵抗自~杀的阴影,这些经历让他的人生蒙上传奇而又神秘的色彩。苏格拉底在申辩篇里讲述了什么?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里讲述了一个他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探寻智慧的故事: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凯勒丰曾到德尔菲神庙去问神,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传神谕的女祭司回答说没有。
苏格拉底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智慧,于是他就遍访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工匠,试图发现他们比自己更有智慧。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这些人不仅没有真正的智慧,还自作聪明,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因此明白了神为什么要说他是最有智慧的,因为只有他“自知其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