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什么叫新型城镇化

天美资源网

城镇化,什么叫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27]、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透露,将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第二批试点的地方名单不久就会公布。

城镇化,什么叫新型城镇化

北京市顺义区等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将在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任务。这对于优化我国城镇化布局和形态,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怎么理解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不是狭义上的把很多人都迁移到一起居住就是城市化了。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而逐步清晰起来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当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需求要术开始向外释放后,自然会产生巨大的虹吸力量,大量的生产资料公共物资服务配套设施生活保障都会向这个地方集中,特别是劳动力,也就是人,都会向这个地方集中,尤其是劳动密集性产业,需要大量的新型劳动力的加入,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产生城市化的需求,人不但要工作,而且要生活,因此又产生很多就业空间。城市化就这样在需求的放大和循环中形成了。比如说中国的深圳,完全是工业化催生出来的城市。而中国的首都北京,解放初期不到二百万人,现在接近二千二百万人,特别是近二十年,几乎是爆炸式增长,每年都有几百万人进京就业打工挣钱。在中国,被工业化催生膨胀的城市不胜枚举。

那么城市化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当然是好事!主要体现在这些进城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或者说农民,因为进城的农民越多,说明工业文明越发达,国家越富强。前些日子在头条看到一个大牌专家说中国今年的城市化率肯定能突破60%,也就是说今年已经有八亿多人在城市生活工作学习,在农村坚守的农民还有不到六亿人。如果和解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不到10%比,我们的进步很大,但是和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比,我们确实差远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80%左右,美国是87%,而日本达到了92%,也就是说中国要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最少还要让接近三亿农民进城。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事!

最近,看到很多专家学者在拿新农村建设质疑城市化建设,甚至天天拿小农经济模式敲中国现代化建设竹杠。其实,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都是在本世纪十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推出的,二者没有先后之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经济黄金十年中,乡镇企业爆发式增长和扩张,对中国新农村建设造成了各方面制约,形成了原地踏步的表象。本来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叫什么名字忘了)说过,同样对工业和农业的投入,工业回报是农业回报的十六倍。工业可以几分钟出产品,农业最少要几个月才出产品。当然,农业是第一产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历史有局限性,应该看到发达的工业可更好的反哺农业。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只有共同利益,这就是让所有中国人生活幸福,让国家富强昌盛。

个人观点敬请爷正

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还是说把农村建设成城镇一样?

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还是说把农村建设成城镇一样?

弄清这个问题,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何谓城镇化?

综合网络定义,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

这个转变过程中,单从人口角度去看,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如果从地理位置角度去看,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原始的种植区和自然区变成水泥柏油单调色彩的城市地区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去审视实际上就是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从生态角度品味,则城镇化破坏了生态和谐系统,从而建立一套城市共有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系统不是自然的原始的,而是人为的;从社会学方面去看待,则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的变迁,城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取代了原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城市化其实看起来更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多维的概念体系,它包含了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社会组织关系,风俗人文习惯等)。

说了这么多有点复杂啊!其实我们普通白话式的理解就是,现在的城市化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浓缩在一起放在一个非常集中封闭的空间内去发展,它最明显的是也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把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融合在一起发展,然后把农村人口聚集在它们中间(办法就是通过城镇化的方式),但独独抛弃了第一产业(农业)这个最重要的产业,实际这是城镇化的一大弊端,老赵认为城镇化不能单纯的就把农民变成市民,把农村设施建成城市设施,而抛弃了农业,独独的让工业和服务业一起发展,这样的后果就是城市供给出现了困难,以致于维持城市发展的成本增加,表面上看去,蔬菜粮食肉类等副食品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实际就是因为服务城市的农业被远离了城市,原来大好的土地变成了城市建设用地。

这样的城市化不仅对农业不公平,而且对农民也不公平,让农民进入了城市,不错是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想到没有,我们是否解决了他们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环境,一个赤手空拳的农民到他们不熟悉的城市来,他们能与市民一样有地位吗?

老赵认为的城镇化不仅是简单的让农民进城了事,也不是单纯的把农居建成高楼大厦,让农民住上楼房。

老赵心中的城市,应该是这样的,每一个城市有许多农业化的许多卫星城镇组成,在这些卫星城镇里有工业,商业,农业共同发展。根据功能不同,建设不同的卫星城,但一定是环绕卫星城镇的大片肥沃高标准的农田,它们就象是沙漠中的绿洲,点缀其间,使我们的城市看起来不都是水泥森林,黑乎乎的柏油路面。

而农民,也可以说是市民了,但绝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意义的市民,因为他们就和原来的农民没有多大差别,不用担心住房和工作,上学就医,你说这样的城镇化多好!

城市化体系名词解释?

城市化体系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体系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1、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3、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

4、生态学认为城市化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5、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与组织变迁的角度定义城市化。

城市化体系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的优缺点?

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二战后美国在五十年代就达到了70%,而日本在战后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恰逢特殊历史时期(朝鲜战争的补给地)很快也在六十年代接近了60%。城市化程度越高,人口越集中,虹吸效应越明显,商业.教育.医疗.福利等优势也越来越集中,社会发展程度也就越高。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腾飞,城市化也加快了速度,每年约有1%的人口进入城市,在16年达到52%,到19年有的统计数据表明已经达到了57%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500~1800万人脱离农村来到城市里生活,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总体来说,人口城市化是发展的自然规律,资源更为集中,信息化更为普及,当然是利大于弊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