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

天美资源网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

虽然公孙瓒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纯武将。但他毕竟不傻。怎么可能主动将自己麾下的将领送给刘备,去辅佐刘备坐大坐强呢?就算公孙瓒不待见赵云,他也绝对不会去做这种损己利人的事。

事实上!赵云去投靠刘备集团,并不是得到了公孙瓒的指示。所以何来公孙瓒将其让给刘备一说呢?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

公孙瓒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平生从不体恤民间疾苦,喜欢穷兵黩武,在幽州一带很不得人心。在他与袁绍争夺冀州前夕,冀州还有一个总老大叫“韩馥”。不过当时冀州的这些能人志士们,都不喜欢去投靠韩馥,也不愿意投靠在“穷兵黩武”的公孙瓒麾下。他们大多都冲着袁绍四世三公的威名,甘愿去为袁家效力。

但是,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带领着本郡的义从吏兵,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靠在公孙瓒的麾下。这个人就是赵云。

公孙瓒对冀州人士本来就不甚友好,对赵云来投非常不解。甚至嘲笑赵云“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虽然赵云的回答很有深度,但公孙瓒并不以为意。没有重用赵云。他没有给赵云拜将,甚至于都尉、校尉的职位都不肯让赵云担当。

倒是依托在公孙瓒处的刘备独具慧眼。刘备见赵云异于常人,料定赵云实为可塑之才,每每向其示好,想招揽其为己用。

冀州争夺期间,公孙瓒命刘备配合田楷驻防边境,赵云也跟随其中。刘备便主动示好,提拔赵云为主骑郎,专职负责统领骑兵。但赵云在刘备这边看不到前途,并不想为刘备做事。

不久后,由于不得重用,赵云以兄丧回老家奔丧为借口,打算脱离公孙瓒去另寻明主。公孙瓒不以为然,刘备则依依不舍。因为刘备深知赵云此去,绝对不是奔丧这么简单,他是要去另寻明主。

赵云脱离公孙瓒期间,有没有依附在别的势力之下,这点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时间间隔,赵云的远大志向,以及他再遇刘备的地点来看,他应该是投靠了袁绍。

刘备脱离公孙瓒的时间,是在公元193年北海援助孔融之后。而赵云脱离公孙瓒的时间在刘备之前,大概是随刘备、田楷抵抗冀州牧袁绍之后,191年到192年之间。

当赵云再遇刘备的时候,是刘备投靠冀州袁绍期间,也就是公元200年之后。期间差不多相隔了十年之久。

像赵云这样不甘平庸,有青云之志的愤青,怎么可能默默无闻的躲在乡下十年之久。当初他率义从投靠公孙瓒,为的就是平步青云,一展宏图。所以他势必会再寻新主。

而盘踞在幽、冀、青、并一带的诸侯,唯有袁绍最被天下看好。

赵云很有可能投靠了袁绍,原因如下:

第一、赵云有青云之志,不甘于平庸。早年跋山涉水去投靠公孙瓒便是证明。

第二、赵云脱离公孙瓒,是因为不被重用,脱离公孙瓒将近十年,在十年的时间内,他肯定会再找新的平台。

第三、袁绍是天下最强诸侯,冀、青、幽、并一带,袁绍一家独大,是最好的依托对象。

第四、赵云再遇刘备,是在邺城境内。邺城是什么地方?相当于袁绍的“国都”。赵云是常山人,离邺城千里之遥,没理由平白无故出现在袁绍的都城。

第五、赵云见了刘备之后,很轻松的为刘备招募了几百亲随。这点是最重要的。刘备匹马奔入冀州,身无分文,招兵买马最需要的就是钱粮。何况是秘密拉起几百人的队伍。若不是倚靠赵云长时间在邺城混迹的人际关系,他招不来这数百亲随。

所以!在赵云投靠刘备期间,早就跟公孙瓒脱离关系十年之久了。如今的赵云,及有可能是袁绍麾下的将领,不过仍然没有被重用。所以才会选择投靠刘备。

他投靠刘备,跟公孙瓒没有任何关系。

关羽张飞的儿子都在前线冲锋陷阵?

生逢乱世,名将之子哪有不上战场的道理?只不过虎父犬子,没有什么名气罢了。赵云的两个儿子虽没有父亲的显赫地位,但也算是接了父亲的班,走在行伍之中,其中小儿子还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了!

关张之子

关张之子也许是因为演义小说的影响而被传扬甚广,要说蜀汉名将的后人,关羽张飞之后算是佼佼者,但也没那么出色。

关平

关平是关羽的亲儿子,并不是义子,这个义子之说可能就是为了突出关氏家族的忠义,演义里说关平“事公之生,殉公之死”,这是关羽义薄云天的传承,故而后世对关平多有追封,如明万历四十二年的“竭忠王”、清顺治九年的“关圣太子”。历史上的关平随关羽在襄樊之战失利之后,退至麦城时一同被俘,后与关羽一同被斩杀于临沮。史料中关平的记载并不多,但他与父同死沙场是确定无疑,他的能力究竟如何也未可知。后世为了祭奠他,诸多关帝庙里都会供奉关平与周仓侍奉左右,也算是流芳百世了。

关兴“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陈寿

关兴是关羽次子,在演义里最出名事迹的就是随刘备东征伐吴,斩杀潘璋,夺回父亲的青龙偃月刀。而史实中,关兴属于年少成名,却英年早逝,陈寿曾记录了关兴十分受诸葛的器重和赏识,当然,从关羽镇守荆州来看,这种赏识可能是带有水分的,关羽的权力过大,关平又跟随关羽留荆州,那么关兴可能是蜀汉政权节制关羽的唯一法宝,故而深受诸葛亮抬爱。关羽去世后,关兴便继承了汉寿亭侯爵位,这也是蜀汉政权对于关羽一生功绩的认可,关兴在二十岁左右便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可惜不久后便病逝,其子关统袭爵,关统无后,后改为关平的庶子关彝袭爵。

关羽的儿子以此两位在正史可见,而关索此人并未出现在正史中,故不得考。

张苞

小说里的张苞凶悍无比,继承了父亲张飞的性格特征,也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刘备征吴时战功赫赫,并且与关兴号称是“小关张”。其实历史上的张苞就被记载了短短一句话于《三国志.张飞传》:“长子苞,早夭”。这里对于张苞的功绩并没有过多记载,倒是张苞的儿子张遵,官至蜀国尚书,在随诸葛瞻驻守绵竹时战死殉国。

张绍

张飞的次子名叫张绍,在张苞死后,也就成了张飞的爵位继承人,被刘禅拜为侍中、尚书仆射,承袭西乡侯爵位。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蜀汉灭亡,张绍随刘禅一起迁往洛阳,并获封列侯。张飞在魏国的亲戚是不少,张绍在魏国过的应该比刘禅更为滋润。另外,当年邓艾兵临成都时,出城递交投降书的就是张绍和邓良!

赵云之子

赵云的儿子没有张苞、关兴出名,但事实上历史事迹也都差不多,可以说蜀汉的将二代们普遍水平堪忧,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赵统“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三国志.赵云传》

赵云长子赵统在赵云死后袭爵永昌亭侯,受刘禅封拜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三国时期各国都有自设官位的现象,尤为甚者是各类杂号将军,如“横野将军”、“荡寇将军”等,这个虎贲中督也是类似的现象,据《季汉官爵考三卷》记载的“后帝置虎贲中郎督以处赵统”,可以说明刘禅是因人设岗。按照汉制,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此二将统称为虎贲羽林,主宿卫护从,而刘禅因人设岗最有可能是因为此二将位置已无空缺,但既然设了应该就享有宿卫之兵权,且因加“督”字,也许是总官宿卫之兵,也就是刘禅在虎贲羽林之上加设了监察总领一职。这个职位可不低,正常汉制里虎贲羽林属于九卿之一的光禄勋下设机构,这里的总督虎贲羽林,应该是仅次于九卿之外最有实权的位置了,那么既主宿卫,就难以上前线,这是职责限制。

赵广

赵云次子赵广官拜牙门将,这个牙门将在三国时期并不能小视,一些著名将领都经历过这个职位,诸如王平、张嶷、向宠以及刘封之子刘林。这个职位在三国时期是对于一些年轻勇武的军中骨干而设。牙门本是防御公事,也就是在战争中统领指挥作战的将领才置牙门将,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主将帐下的副将或者偏将,这说明赵广是个彻彻底底的行伍中人。

“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败绩还守剑阁,牙门将赵广战死。”——《蜀汉本末》

赵广在魏国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军战于疆川口,姜维在沓中不敌邓艾,撤守剑阁,历史学家认为赵广就是在沓中掩护姜维撤退的时候战死;另一种说法是赵广跟随诸葛瞻驻守绵竹时战死。不管怎样,历史上的赵广也是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综上,并非赵云的儿子没有投身前线,相反,赵云的两个儿子中,一个主宫中宿卫,算是刘禅比较相信的亲卫统领,这一点上有点接班赵云的意思;而其次子战死保卫蜀国的战场上,与关羽之子关平的结局差不多,关张的其他儿子并没有为国捐躯,不是要夭,就是投降,反倒是关羽张飞的孙子中出现了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事迹。只是演义评书的流传才使人误解了赵云之子不如关张!

为什么关羽的谥号是壮缪?

(一)追谥前朝 时论为荣

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考虑到先朝良将的功绩,决定为他们追封谥号,来再次进行表彰,经过朝廷的讨论研究之后,最终刘禅拍板,追封第一批武将名单出炉。

是为时任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为壮缪侯,前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为桓侯,前骠骑将军马超为威侯,前后将军黄忠为刚侯。

追谥名单下发后,刘禅紧接着又下诏书,因为他想起来,自己还落下了一个人,那就是赵云,刘禅在诏书里如此说道:

“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因此,诏书下达后,大将军姜维等根据赵云的功劳,以及谥法里所规定的“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这就是后主景耀三年九月至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初追谥的前朝武将名单,也正是因为这五人一起被追封,再一次突显出这五人在蜀汉政权的独特地位,所以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这五人合为一传,这也是后世五虎上将这个民间说法的一个来源。

在当时,这五人被追谥以后,“时论以为荣”,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谈论到这件事的时候,都认为这是相当荣宠的事情。

可是,这其中,对于关羽的谥号,壮缪侯,真的是一个荣宠性质的谥号吗?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二)美谥恶谥 真假莫辨

首先来看看壮缪的含义,按照《逸周书 谥法》的解释,所谓的壮,指的是:

“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威猛刚强、德行与勇武并存,可以称之为壮,显著盛大的使人顺服可以称之为壮,战死于原野之外,可以称之为壮。

战败敌人、克定祸乱者可以称之为壮,崇尚武力来达成勇猛称之为壮,多次进行军事征伐称之为壮,用武力而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可以称之为壮,为人勇武有德,刚而坚毅可以称之为壮,不遵守礼节的不去施行可以称之为壮。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谥法的规则,给一个人上谥号不仅仅只局限于谥法中的某一项,是可以符合多项的,这也就是说,对于壮这个字的含义,应该有很多条符合关羽的一生。

其中的威德刚武、赫围克服、胜敌克乱、武德刚毅、是符合关羽的经历的,而关羽最终在临沮章乡被害,可以照应上殁于原野,可是,任何一个谥号,其实,都是有褒义与贬义之分的,在壮这个字里,同样存在贬义的解释。

那就是好力致勇、履行征伐、武而不遂、非礼弗履,这十六个字,并不是褒义的评价,在《司马法》中曾有这样的话:

“国虽大,好战必亡!”

而在延续着《周礼》的儒家文化中,对于好勇斗狠、过分的依仗武力是不持赞成态度的,例如郑庄公与其弟弟共叔段的事情,被孔子在《春秋》中写成了“郑伯克段于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称郑庄公为公而称之为伯,是因为他没有尽到一个做兄长的本分,明明是两个兄弟交战,却用了诸侯国之间才用的克,是因为两人炫耀武力,不守礼法,已经相当于两个诸侯国在交战。

所以,对于过分依赖武力,这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评价,至于履行征伐则更是如此,在我国春秋时期,征、伐、袭、讨等都是有不同的含义,不能乱用的。例如征则是更多的指正式开战,伐则是中性偏贬义的不守礼节的词汇。

故而,履行征伐,这本身便是好大喜功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至于武而不遂,则直接点明关羽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先胜后败,不但没能保住原有荆州,反倒是输得精光,全军覆没,另外,非礼弗履对于关羽来说,则是恰恰是一种讽刺。

因为关羽征伐襄樊,并没有明确的刘备命令,实则是自己主动发兵,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不经过主公的同意,已经是越级了,所以,明知违礼而行之,最终自取其祸,这也是符合关羽的表现的,因此,壮这个字,对于关羽来说,实际上,时很值得思量的一个谥号。

(三)穆缪通假 并不常用

对于缪来说,谥法是这样解释的: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由此可以看出,缪这个字,实际上是个恶谥,而并非褒谥,可是,缪这个字可以看做通假字,那就是通穆,比如秦穆公也写作秦缪公,穆这个字,是地地道道的美谥,是为:

“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很值得思索,那就是缪穆通用,基本只见于先秦,两汉之后,穆作为单独谥号,已然被广泛熟知,既然如此,刘禅为何不给关羽谥号直接为壮穆呢?

所以,虽然《三国志》里记载,“时论以为荣”,可是,可以看出,关羽的壮缪侯虽然有着褒义之美,但却绝对包含着一丝贬恶之意,但也不能说其完全是恶谥,应该算作是一个包含着贬恶之意的美谥,这也的确比较符合关羽的一生,以及其对蜀汉政权的影响。

三国志赵云传极千幻修改?

进入游戏,点击右上角的设置,进入设置即可修改

为何却都不敢挑战赵云?

毫无疑问的是张郃、徐晃虽勇,但是单纯就武艺而言比关羽、张飞、赵云还是存在档次性差距的。既然如此,为何张郃和徐晃在面对赵云时表现得很“怂”,却丝毫不惧实力不下于赵子龙的关羽和张飞?

其实战争不仅仅是斗将,即便是以斗将为战争主旋律的《三国演义》中同样如此,不同情况之下武将们的心境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震慑双雄的常山赵子龙

赵云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以少年之躯五六十合战平成名已久的河北大将文丑,踹翻袁绍大营,可惜除了慧眼识珠的刘备,无论公孙瓒还是袁绍都没太把赵云当回事。蛰伏多年后,赵云终于投到刘备麾下,不过由于沉稳低调的性格,使得世人只知关张,而不知刘备麾下其实还有一尊能比肩关羽、张飞的大神。

血战长坂坡时,赵云的实力让曹操及其麾下诸将大为惊讶,可是却无人知其姓名,还是曹洪飞马下山询问才使得“常山赵子龙”威名传遍天下。

张郃是曹军中少数与赵云交过手并且还在世的武将,早在穰山之战二人就打过交道,当时赵云在大战一夜后突袭枪挑高览、杀散高览统率的后队,然后杀进张郃的前队,三十合将其击退,所以张郃其实在长坂坡之前就知道赵云的实力。

长坂坡大战,赵云人单势孤,张郃也认为迎来了一雪前耻的机会。果不其然,二人交手十余合,赵云难以做到速胜,由于处于曹操八十多万大军中,怀中还带着少主刘禅,所以赵云不敢恋战,回马而走,张郃逮住机会准备痛打落水狗,这时连上天都帮忙,赵云连人带马掉进了陷马坑中。

可是灵异的一幕出现了,陷坑中红光乍起,赵云的白马一跃而出,张郃吓得魂不附体,回马就跑。其实不怪张郃害怕,古典小说或多或少都带有神话色彩,书中也言明这时刘禅的气数帮了赵云,所以此战后张郃再不敢与赵云交锋,因为除了武艺外,他认为赵云还是一个通灵的“神人”,要不然就是会妖法。

徐晃没和赵云交过手,但是势必听过赵云之名。汉水之战,赵云在曹军中杀进杀出,先救黄忠,再救张著,可谓如入无人之境。气氛的烘托和曹军将士的口口相传,最主要旁边还有一个战战兢兢的张郃,所以徐晃的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以致不敢迎战。

其实用文字来讲述这些是比较苍白的,根本不足以体现出张郃与徐晃当时的心态。我们换个角度讲,张郃看见赵云就想起当初的穰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本就心有余悸的他再度看见赵云在战场大杀四方,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初的“灵异事件”,害怕是理所应当的。而徐晃还没有从赵云横扫千军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就看着身边人一个个胆战心惊,加上或多或少听到的一些诡异传说,试想在那种场合下谁又会冲上前去自讨苦吃。

说白了,张郃在赵云手中吃亏吃怕了,而徐晃则因传闻和视觉冲击搞得心态崩了,于是二将在汉水之战时只能带着人马慢慢追赶,始终和赵云保持着安全距离。

张郃对张飞的拼死一战

那么为何张郃对战张飞时却丝毫不惧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张郃自以为了解张飞——有勇无谋之辈,所以只把张飞当作一个莽夫,而自己则是智勇双全的大将,哪里知道张飞是典型的性格鲁莽、心思却还算缜密,所以中了计。

就当时的情况看,张郃兵败之势已成,于是只能拼死与张飞一战,才能成功突围保住性命。可以说这一战可能是张郃这辈子最拼命的一次,说白了“不成功则成仁”。

其次,张郃的招式或许已经在早早定型,但此时战斗经验却达到了巅峰,所以他有信心和张飞掰掰手腕。故而,在这一战中张郃表现得很强硬,在兵势明显不利的情况下与张飞死战三五十合不败不说,还突围而走。

徐晃对关羽的优势一战

相对于张郃拼死才能有出路,徐晃的情况要好得多。原本在于禁兵败被擒、庞德被杀的情况下,樊城已经岌岌可危,徐晃是二路援军,可以说临危受命,但是在兵至沔水时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东吴吕蒙奇袭荆州得手,断了关羽的后路,某种程度上讲关羽成了孤军,所以徐晃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气。

在与关羽阵前叙旧时,徐晃则发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就是关羽出奇的客气。两人私交不错,书中也言明除了张辽,关羽在曹军诸将中和徐晃关系最好,但关羽一向眼高于顶,即便关系不错也像是一种施舍,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网友的一句玩笑话——看谁都像插标卖首。按照正常流程,应该是徐晃放低姿态,关公则像施舍一样陪着聊几句。然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关公主动“示好”,于是徐晃知道,自己“赛脸”的机会来了。

果不其然,二人展开大战后徐晃发现,此时的关羽不仅心乱了,身体状态也大不如前,毕竟刚刚经历了刮骨疗伤,书中也称其右臂少力。于是二人大战八十合反而被武艺本略逊一筹的徐晃占了上风。

可以说徐晃敢于无视关羽,客观条件恰恰和张郃相反,无论兵势还是身体状态,关羽都是人生最低谷的时期,于是徐晃露了平生最大的一次脸。

所以说,大将之间只要不是实力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状态、兵势都很重要,那么张郃、徐晃怕赵云而无惧关张也就不难理解了。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duct_i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price\":2800,\"market_price\":4200,\"cos_fee\":14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717,\"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三国演义\"}","commodity_id":"3351143892354606634","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42,\"price\":2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hImKyOqI38AuMAE\",\"shop_goods_id\":\"3351096240665429124\"}","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28,"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